專欄文章 Back

打開生命之甕---聆聽彼此的成長故事

陳三峰老師

2016-04-22

打開生命之甕---聆聽彼此的成長故事

  不是這些人,也不是這個人的錯,一切都是「程式」的錯;程式是不斷播放的記憶。修•藍 博士 《零極限》作者

生命之甕潛藏的愛和恐懼

  一位年輕的廣播節目女主持人,結婚後,男的疼,女的愛,婚姻生活美滿幸福。可是自從生了孩子,夫妻開始意見不合,爭吵的事端大都為了孩子。吵到最後,甚至決定離婚。

  太太很不解,覺得和先生之間並沒特別嚴重問題,唯一最大的爭執點,是先生堅持孩子要和父母同住一個房間。她卻覺得孩子已三、四歲,可以自己住,何況父母也需有自己的獨立空間。

  有一天,太太決定問清楚,了解事情原委。原來她先生從小家境優渥,作風洋派的媽媽,甚至在他三歲時,就給他一間裝潢華麗、布置非常可愛的房間。想說讓他一個人住,會很舒適、快樂。

  結果卻適得其反,每當午夜醒來,感覺獨自一人的房間好冷清、好孤單。望著窗外高掛天空的明月,幼小心靈感到無依無靠,甚至不禁暗自落淚。隨著年紀逐漸增長,心裡不斷有個聲音:將來我長大後,一定不要讓我的孩子跟我一樣,夜夜睡在孤單的床上。

  反觀這位太太,從小家境困窘,不但沒自己的房間,甚至到廿幾歲還跟妹妹同房、同床,因此希望能擁有獨立的房間,很自然成為她結婚後的第一個夢想。

  好不容易結婚,夫妻懷著各自不同的夢想,卻投射到同一個孩子身上,爭執、衝突就這麼發生了。孩子是無辜的,在不了解爭執真相前,夫妻也都認為自己堅持的是對的。但彼此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價值觀、生活習慣、嗜好、興趣等必然有所差異。在不知情之下,就把自己的想法、做法硬套在別人身上,肯定會引起對方的強烈抵抗。

因理解而諒解,因諒解而接納

  嚴定暹老師在講述這個故事時,特別提醒這點。當與對方溝通不良,爭執不休時,最重要的不是堅持己見,而是要跳脫自己的立場,靜下來聆聽對方,了解對方為何這麼做。當了解事實真相,看到問題癥結,問題就自動解決一大半,甚至問題也不再是問題;彼此因了解而和解,因和解而化解,因化解而讓彼此有了更深的同理、理解,關係互動會更順暢、良好,感情也會變得更親密、融洽。

  李蓉老師形容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個甕,甕裡面放著每個人生命最深層的愛和恐懼。打開這個生命之甕,會看到各自不同的人生故事,每個人生命故事的開始甚至可追溯到懷孕之初。由於不同的經歷,生命之甕裡的愛和恐懼也各自不同。因此,我所愛的,偏偏可能是他最恐懼的;而他最恐懼的,卻也可能是我的最愛。

  每個人都渴望填滿自己的生命之甕;當生命之甕被填滿,愛才能得到滿足,恐懼也會自然消失。而生命之甕得以被填滿的前提,在於能理解彼此的愛與恐懼,如實無誤了解彼此深愛的是什麼?害怕、擔心的又是什麼?

  能不帶著批評的眼光去深觀彼此的「生命之甕」,就會在現在看似不合理的每個行為背後發現「有跡可循」、「有理可解」的生命故事。如此,因為理解而諒解,因諒解而接納,我們才可能卸下怨懟、責怪,全然無懼的去付出愛和享受被愛。

  李蓉老師在充分理解自己和孩子的成長背景之後,才發現孩子長大後過度保守的行事作風跟自己的生命之甕有著密切關係。只有一個獨生子的她,在給孩子的愛裡同時潛藏著許多恐懼。有著絕不能失去的擔憂,從小對孩子自然呵護備至,捨不得讓他受到一點風寒,甚至晚上睡覺時,手都一直放在孩子的肚子上,這樣萬一孩子踢被子,就會馬上醒來。但這樣太緊張兮兮,她也睡不好睡。因此她乾脆用繩子把被子綁住,就不用擔心孩子踢開棉被。看到孩子讓他完全放心,才安心入睡。

  連睡覺都如此保護,其它諸如游泳、登山等危險性的活動,根本不可能讓孩子參加。如此,孩子的成長路上看似一直很安全,然而在安全表相的背後,她傳遞給孩子的訊息卻是媽媽很擔心你,很害怕失去你,孩子接收到的,其實是很深的不安全感,以致隨著年紀越大,孩子的性格裡就缺少積極進取、勇敢探索的精神。

  因為怕跌倒,就不敢去走路;因為怕摔倒,就不敢去跑步。孩子看似安全,卻潛藏著更大的危險。畢竟踏入社會叢林,是不可能再像溫室裡的花朵,到時候禁不得一點風吹雨打,又如何生存、發展?

莫讓恐懼的關係鎖鍊代代相傳

  當我們把帶著恐懼的愛加諸在孩子身上,孩子感受到被愛的同時也接受了恐懼。這樣愛和恐懼交織的關係鎖鍊往往會一代傳一代。

  透過學習,在深刻理解自己的原生家庭後,李蓉老師了解到會這樣對待孩子,也是源於她從小生長在一個非常嚴肅的家庭。雖然父母親給她的是出於愛的體罰,可是幼小的心靈裡感受到的是自己總是表現不夠好,才會被打。在聽不到肯定、鼓勵聲音的環境中長大,原本出於關心她的愛被扭曲解讀,因而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也沒自信。這種潛藏在心的不安全感、恐懼伴隨著她長大成人,不知不覺也傳遞給孩子。

  如果她不能理解彼此的生命故事,來打開生命之甕,進而解開關係的鎖鍊,她給予孩子的愛和恐懼,孩子接收到了,也一樣會傳給下一代,如此代代相傳的關係模式就變成每個孩子生命中難以承受之輕,也成為每個父母生命中難以接受之痛。

看似一點小事,會造成關係互動上的巨大衝突,問題的癥結往往不在表面的事件本身,而在每個事件背後隱隱作怪的「生命之甕」。


  生命之甕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經年累月、漸漸塑造的。要進入關係的核心,讓恐懼的雲霧蒸融,乘著愛的羽翼自由飛翔,我們必得靜下心去好好聆聽彼此的生命故事。

※本文節錄自陳三峰老師《看見,在彼此的關係中》、陳三峰撰文,文章版權所有,但歡迎分享連結原址。未經清涼音及作者之同意,請勿轉載或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