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Back

我是誰!一輩子非讀懂不可的一本書

陳三峰老師

2009-07-30

人為什麼會絕望呢?因為「不知自我」、「不願有自我」、「不能有自我」
丹麥存在主義哲學家:齊克果(Soren Kierkegaard)。

  「我」是每個人一生非讀懂不可的一本書,如不好好把這本書讀懂,那麼活著所擁有的一切,也會變得一點都不值得了。

  劉必榮教授提到幾年前在日本名古屋有一位年輕人,一天晚上跟朋友一起吃飯,忽然接到消息,說他所投資的股票一夕間爆賺三十萬美元。這本是件天大的好事,但他卻毫無興奮之情,仍是一臉茫然。朋友問他如何花這筆錢,買一部高級名車?或買棟房子?

  他沈默許久才低聲說,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花。後來他獨自一人跑到高樓頂上,將大把大把的鈔票撒落下來,結果造成交通癱瘓。不久警察就上來把他逮住,以違反公共安全罪名帶去審問。

  「你錢太多嗎?幹嘛亂丟?」警察問他時,他無精打采地說:「我不知道為什麼,我一點動力也沒有,只能跟隨別人的腳步活,日子對來說已任何意義……」

  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活著頂多是個「空殼子」;失去活下去的動力,錢再多,對他而言還有什麼意義呢!像他這樣只是亂撒錢還好,更多的是想以結束生存來了斷活著的空虛與無助,難怪自殺率每年節節高升,尤其在先進國家。

  卓播英教授在一次演講中曾問觀眾,哪裡是全世界青少年自殺率最高的國家?結果答案出乎大家意料之外。國民所得非常高,可說是鳥語花春、風和日麗,美得像天堂的紐西蘭竟然是青少年自殺率最高的國家。紐西蘭的孩子從出生就有很好的社會福利,讀到大學都不用錢,失業也有救濟金,物質生活上幾乎不用煩惱,為何還想不開呢?而全球成人自殺率最高的國家竟然是在社會福利做得最好的北歐四國,如丹麥、瑞典、芬蘭等國。生長在這幾個國家,從出生到墳墓,政府都照顧得好好的,但為何還不想活呢?

  這似乎說明也證明一個人即使擁有再優渥的物質生活,也不見得能活得美好。如何活出價值,活出喜悅、幸福,焦點應該放在一個人的內在,而非外在。

能把思惟的焦點轉向內在,「我是誰」這本書自然而然被翻開了。

  希臘著名的戴爾菲(Delphi)神殿上雕刻著兩句話:「認識你自己、凡事勿過度。」為何神殿上不是刻著「歡迎到此一遊」,而要提醒你好好認識自己呢?因為認識自己是一輩子的功課,一個人只有學會與真實的自己會遇,才能讓這本「生命之書」內容越來越豐富精彩,且隨著年歲的增長越具「可讀性」。

  當我想像著自己站在希臘神殿前,望著這兩句話沈思默想時,突然意會到其實這兩句話是「一體兩面」。因為當一個人無法活出真實的自我,對事物的追求,不是流於恣意的放縱,就將陷入消極的逃避。這些都讓生活遠離平衡、中道,走入非愛即恨、非生即死的極端死胡同。

  相反的,如果能清楚自己、了解自己,很自然會感覺生命的寶貴,進而會看重自己,珍惜活著的歲月,就不會糟蹋自己,揮霍生命了。生命這部書很特別,從你誕生的一刻,已隨著時間的流逝自動書寫。不由得您回頭改寫,字裡行間都如實記錄著你走過的每一步。

  那是倉皇凌亂的步伐,抑是腳踏實地的步履,都是你自己活過、走過的,沒有人能代替你行走,就像沒人能替你寫這書一樣。總有一天,書終有結尾的那一頁,因為人生有限。但要問的是,當走到生命盡頭,必須闔上書本,書面被題上「XXX的一生」的那一刻,你我是想把它丟棄,感覺白活一生?還是值得典藏,傳諸後世呢?

不必等到那一刻,最好現在就好好開始了解這本書,好好用心寫它吧!

一、事例取材
 (一)劉必榮教授---從織田信長與德川家康看日本人的談判謀略與性格
 (二)卓播英教授---啟動快樂轉盤─揮別壓力,情緒管理

二、相關講題
 (一)謝佳勳老師---解開生命密碼
 (二)郭騰尹老師---探索自我、邁向卓越
 (三)王琳老師、藍三印教授---自我了解與自我肯定
 (四)傅佩榮教授─尋找生命的重心

聆聽清涼音,智慧在我心


※請尊重著作權,文章版權所有,但歡迎分享連結原址。未經清涼音及作者之同意,請勿轉載或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