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Back

別永遠只是一頭驢子

陳三峰老師

2010-08-20

起初是我們造成習慣,之後是習慣造成我們
愛爾蘭作家:王爾德(Oscar Wilde)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亞歷山大大帝,曾花十三年東征西討,征服的領士甚至及於印度邊界。在他底定天下之後,大肆論功行賞,不管是大將軍或小兵小卒,幾乎個個有賞,金銀財寶、土地、美女,應有盡有,賞得大夥兒眉開眼笑。但其中卻有個小跟班愁眉苦臉,因為他一點好處也沒分到。

  有一天,他終於忍不住跑去跟亞歷山大抱怨。大帝!我跟在您身旁,出生入死也數十年了,為何一點獎賞都沒有?別人沒跟您那麼久,卻賞那麼多,這樣末免太不公平了吧!

  這時正好有一隻驢子經過,亞歷山大就指著驢子說,你看這頭驢子,牠也跟我出生入死幾十年。幾十年前牠是一頭驢子,你瞧瞧現在的樣子,牠還是一頭驢子。跟班的一聽,知道亞歷山大在諷刺他,只好摸摸鼻子走到一邊去。

  曾光華教授在講創意思考時提到這個故事,讓我深切體會到,一個人如果不知及時調整改變,即使活得再久,也不會令他的生命增添任何的希望和光彩。驢子如果象徵著限制突破命運牢籠的舊習慣、舊思考,那麼攤開許多人一生的過程,往往會發現一個事實:即使經歷數十年歲月的洗禮,最初養成的某些習性、個性並無多大改變,他還是那副死個性,死樣子。這就像音樂中的各種基調,譬如一直彈的是沈悶且嚴肅的C大調,就很難叫他去改彈自由快樂的F大調。

  當音樂被定調,重複聽膩了,大不了再換別的曲調聽聽,而人的習性一旦被「定性」,即使明知某種不良習性、性格會讓自己命運乖舛不順,但又有幾人能像換曲子般乾脆,說好吧!本人不想再被人唱衰,得好好改善改善,趕快換個好習性、好性格!

  習慣、性格所以不易改變,是因為行為的反應模式已植入潛意識,就像人體的自律神經反應般,它總是在來不及思考或根本不用思考時,就產生的一種自動行為反射。就像某人老是在大發脾氣後才懊悔不該惡言傷人,但懊悔歸懊悔,卻又難保下次不再惡言傷人。這表示這人的所作所為是經常被習慣所制約的。除非能徹底解除這種制約模式,不然他的一生絕對與人關係不好,好命運也必然與他無緣。

如何擺脫舊習慣的控制呢?前提是必須先具有一雙看透習慣如何產生制約力量的慧眼。

  瑞福是一間農場的主人,一天早上,姪子傑克陪他來到農場巡查。當瑞福慢慢走近電籬笆,傑克緊張地說,叔叔,那不是電籬笆嗎?小心被電到。說這話的同時,傑克腦海中閃過有一次看到一隻小羊亂闖亂撞,被電籬笆電的哀哀叫的畫面。等不及回答,瑞福早已手按著電籬笆,一躍而過。叔叔,你怎麼沒被電到嗎?

  瑞福笑笑說,其實電籬笆不一定要一直通電。因為在家畜遭受幾次電擊後,牠們就學乖了,不敢再靠近電籬笆。以後即使電籬笆不帶電,也一樣能發揮它的作用。

  傑克望著籬笆外那一望無垠的青翠草地,比起籬笆內稀疏的淺草坪,應該更令羊兒垂涎三尺,但每隻羊兒還是乖乖的待在籬笆內,不敢越雷池一步。他越看越覺得好笑。也不知道是笑說羊兒笨,還是人類太聰明呢!

  這是筆者改編自網路上的一個故事,它提醒我們要自我察覺,在生活中是否也有這麼一道不帶電的籬笆牆嗎?雖然籬笆外的世界有著更美麗的園地,值得我們去追求,但為何許多人卻永遠只能畫地自限,在籬笆內生活呢!

  這應該不是我們本來願意擁有的人生吧!但從某個角度看,人類住在由習慣築起的籬笆牆內的表現其實也不比羊兒好到哪裡去,甚至有些人還把牆越築越厚,通電還不打緊,甚至還綁上鐵絲網或佈滿碎玻璃,這一切的作為都為了鞏固他的習慣領域,保護他自以為的舒適區不被侵犯。

  如同羊兒忘不了最初觸電的記憶,而將此被電擊的負面經驗不斷投射在電籬笆上,從此面對不帶電的籬笆,也認為它有帶電。這電從何產生呢?是從牠習慣性的認知而產生的。人類被習慣制約的過程其實也一樣。

  除非羊兒能改變牠對籬笆的認知模式,不然他永難跳脫這種「心想事成」的習慣框架。你是什麼樣的人,其實都是自己長期「想」出來的。持續想正面的,就會形成一種良性的思惟模式,進而引發良好的行為,塑造一種好的習慣、性格,從而創造出好的命運。

  想擺脫命運的枷鎖,超脫習慣的牢籠,最重要的關鍵,在能看穿習慣的電籬笆全然是由自己的意念去「通電」。最後把自己限制在裡面,或者不再限制自己的,都決定於自己的意念。

  因此任何習慣對你產生的制約力量,都是你自己給予的。你意識的焦點擺在那裡,影響力就在那裡。如此,你既能透過一種負面的想法創造出一種負面習慣,那一樣也能藉由另一個正面想法來創造出另一種正向的習慣。而記住,人的意識是不可能同時存在正、負面兩種想法和習慣的。你只能選擇其一,但不管你選擇了什麼,你永遠保有選擇權。但請別選擇永遠當一頭驢子哦!

聆聽清涼音,智慧在我心


※請尊重著作權,文章版權所有,但歡迎分享連結原址。未經清涼音及作者之同意,請勿轉載或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