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Back

目標引動生命的熱情

陳三峰老師

2010-05-05

成功就是目標,其它都是這句話的解釋
美國潛能激勵大師:伯恩.崔西(Brain Tracy)

  已故的帕華洛帝 ( Luciano Pavarotti )被喻為是廿世紀末期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他在聲樂界的非凡成就,固然得力於他天生的好嗓門,但更為重要的,是他最終能將興趣轉為畢生追求的目標所致。

  據傳他呱呱墜地的第一聲哭聲,就震驚了醫院和母親,因為醫生、護士從來沒聽到音調如此高的哭聲。在他四歲時,父親就教他唱歌。十七歲時加入「羅西尼」合唱團。為了能引起某個經紀人的青睞,帕華洛帝經常在免費的音樂會上演唱,但始終不被注意。在菲拉拉舉行的一場音樂會上,他甚至因為表現不佳被滿場觀眾哄下台。

  這時他開始懷疑起能否藉著歌唱來謀生。為求保障,他興起了想當老師的念頭,但又不甘心放棄音樂之路,內心覺得很掙扎。他問爸爸該如何是好?

  爸爸低下身來,拍拍他的肩膀說,孩子,如果你同時想坐上兩把椅子,你一定會跌落在兩把椅子的中間,而且屁股會跌得很痛。

  爸爸的話讓他了解人不可能同時踏上兩條船,他必須抉擇其一,然後全力以赴。後來他考上師範學院,畢業後他當上一所小學的代課老師,並利用業餘去賣保險。這段時間,他保險做得不錯,教學生涯卻讓他很不開心。不久後,在一次的偶然機緣,他跟隨義大利聲樂教師波拉 (Arrigo Pola)學習聲樂,在波拉慧眼視英雄,用心栽培,讓他得以在聲樂界一展長才之後,才讓他真正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直到生命結束之際,他的天籟美聲依然餘音不絕,迴盪在無數人心中。

  帕華洛帝的成功在於他雖然歷經挫折,仍然不放棄對音樂的喜好和執著。他的傑出成就,更得力於他能將興趣具體化為畢業全力以赴的目標。

  沒有一個成功者不具備明確的人生目標。美國耶魯大學曾針對該校即將畢業的碩士生作一項調查,調查對未來是否具有明確的人生目標。結果只有不到百分之三的學生清楚未來的目標,其它百分之九十七的學生不是沒有目標,就是目標很模糊。廿年後再去做追蹤,竟然發現這百分之三目標清楚的學生在各行各業的成就都遠超過其餘學生。

  幾年後,哈佛大學也做過類似研究,發現有百分之廿七的應屆畢業生,對未來完全沒規劃,也沒目標,只是走一步算一步。另外百分之六十的人,有明確的目標,卻沒有具體達到目標的計劃。另外有百分之十的人有目標也有規劃,但可惜沒把它寫下來。只有不到百分之三的學生,能把未來的目標很具體的寫下來。結果十年後統計,那百分之十有目標有規劃的學生,其年收入等於前面百分之廿七無目標加上百分之六十無規劃的學生的總合。更令人震驚的,能將目標寫下來的那百分之三的學生,其年收入等於其餘百分之九十七學生收入的總合。

  從上述的統計資料,幾乎可以印證一件事實:對人生的目標感越明確的人,其成功的機率也越高。而達成目標最好的方法就是將目標視覺化。其實,財富也只是衡量其成功的指標之一,相信其最大的成是他們能夠充分激發潛能,實現自我。

  相反的,那些漫無目標,隨波逐流,苟且偷安者,也不見得會為收入而煩惱,但肯定內心是空虛孤寂,激不起生命熱情,也不易感受活著的喜樂。傅佩榮教授有一位當了三十幾年公務員的朋友,退休之後,生活突然頓失重心,日子很難過。有一天突然異想天開,告訴他太太,從今天開始,妳每天早上外出買菜前,要先擬好一分菜單,我批可才能去買。因為他當了一輩子的公務人員,每天都得批公文,這下沒得批,只好批菜單。結果菜單還沒批到,他倒先被她老婆狠狠批了一頓。

  看來人活著起碼得有事做,退休最大的危機是人突然沒事幹,生命也常跟著快速枯萎、凋零。但光有事做,顯然還不夠。如果能進一步將所做的事跟一生追求的目標有所連結,才能讓自己的生命真正「活」起來。

  在美國曾經針對企業界的第二代,做過一項普遍而深入的調查,希望了解他們在含著金湯匙、銀湯匙出生之後的心情,結果得出一項結論:他們都普通有非常強烈的無用感,因為失去了奮鬥的目標。別人窮其一生所追求的,他們早已唾手可得,唯一能做的就是忙著敗家。結果人生在沒有目標領航的情況之下,這艘船再大,坐吃山空的結果必然是坐以待斃,了無生趣。反之,當一個人眼裡著能熠耀著對目標追尋的光亮,即使眼前再窮困,所搭的船再小,也都叫「希望之船」。鎖定目標,全力以赴,終必抵達成功幸福的目的地。目標無論大小,有總比沒有好。大目標也經常是由許多小目標達標之後,自然累積而成的。

聆聽清涼音,智慧在我心

※請尊重著作權,文章版權所有,但歡迎分享連結原址。未經清涼音及作者之同意,請勿轉載或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