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Back

《均衡生活之分享---李永然律師經驗談》導讀

李永然律師

2011-09-05

試問,「我為何特別?」

  人自出生以降,漸次完成求學、工作、組織家庭等不同階段任務,但人生就是如此嗎?宇宙萬物運行生生不息,在詭譎多變的大自然中生存,人類時時面臨死亡的威脅與挑戰。人是如此地渺小,但也因著人有自由意志、無邊際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擁有改變自己以及世界的力量,卻也同時顯得如此偉大。

  每人都是上天設計的獨特個體,被賦予獨特的能力,而人是被設計用來活在「現在」的,多數人花很多時間在回憶「過去」,又花不少時間苦惱憂慮「未來」的事,忘了尋找自己的天賦何在,也錯過發掘人生價值的機會。法國哲學家沙特曾道「人的存在,是自己創造自己」,我們應認真活在當下,一天的憂慮一天當,並掌握機會、積極展現自我,此即幸福的方程式!

  我曾試著定義自己的角色,父親、兒子、兄弟、朋友、律師、老師、社會服務者等,思索究竟是那個角色令我特別?發現就是因為我認真扮演每個角色,藉著與自己互動、與他人互動的關係中,得到豐豐富富的收穫及滿足,總和來成就了「我」!我在生命過程中,不斷尋求更深層的內在,極力學習、竭盡分享,盼能奏出一曲美妙的生命樂章。

  法律工作之於我,是服務,也是責任。因為,付出是快樂的泉源,服務別人又能自我成長,也開闊了視野、拓展了心胸。我自踏入律師界開始,服務的對象不分貴賤、不分貧富,以無差別、同理之心,和當事人站在同個視角一起面對問題,藉著為當事人解決問題、排解糾紛的「利他」過程,將之轉化為「利己」之途,不僅能從中獲得成就感,並能得到被認同肯定的喜悅。此外,我還積極參加扶輪社、美生會、傑人會等社會服務團體,做個雪中送炭的傳遞者,關懷弱勢族群;而身為中華人權協會(原名:中國人權協會)理事長,關心社會各角落之人權問題,推動人權政策之實現,更有社會責任在己之使命感。

  我深信凡事有因便有果,在宇宙萬物運行之「道」上,人類以其渺小卻屢屢行惡念惡行,由此種下的惡果,也臨到人類身上。人,若能端正己心,懺悔滅罪,改惡修善,悟得名利、權位當如過眼雲煙,戒追逐之貪,持守中道,方能提升自身靈性,掌握自我命運。事無好壞,若能不被自身主觀意念及外在客觀事物禁錮,便能靈活看待這個世界,或喜悲、或福禍,全在己心。

  身處人群之中,諸多紛擾尚不可免,最重要的是修善培德。盧梭言道「虛假有無限組合,但真理只有一種存在模式」,請回歸人最質樸的本性,有欲望才有得失、凶吉,若能降低欲望,培育內在之德光,方顯真正的人格魅力。在人際間,多點寬容心,勿讓情緒掌控自己的生活,並以平等友愛之心彼此對待,存善念、修善因、施善行,必可得善果。

  對於人生問題的觀察,我在《談工作、生活與修行》篇中提到可分為五大部分,分別是工作、親情(家庭)、娛樂(健康)、信仰及理想,一個健全的人生就必須靈活分配運用時間,在這五方面有所兼顧,這是一大考驗,若欲通過考驗,就應以「修行」為首要,才能活得充實又自在。

  許多人在事業上埋頭苦幹,一昧地認為工作成就及金錢才會帶來好的人生,還抱怨時間太少,藉著物質來論斷自己,結果如何呢?不是賠上健康,就是犧牲家庭,更是打從心裡不快樂,怨天尤人;而在功利掛帥的時代,親情愈顯淡薄,社會上常見親族間因金錢反目,而對簿公堂之事。這種種的糾紛、得失,皆起於「貪念」,因此,人當透過「修行」,戒貪斷惡,要以所有的為足,以柔軟、感恩的心,來面對自我人生。至於該如何修行呢?不外是止惡修善,具體說明可為「布施」的利他心、有所不為的「持戒」、「精進」不懈怠、「忍辱」堅持、「禪定」之心,最後當可擁有開悟之「智慧」。

  現代人伴隨文明而來的,不只是更好的生活水平,還有更多的身心壓力。良好的健康狀況是生存的必要條件,叔本華曾言「健康固非全部,但沒有健康也就一無所有」。身與心,關係是如此密切,若有一方失衡,必會帶來疾病,要維持身心健康,放必須多管齊下,正確的飲食方法、良好的生活作息、充足的睡眠、適量的運動、穩定的情緒、合宜的紓壓方式,這些都不可偏廢,切忌莫忘「疾病的預防更甚於藥物的治療」。

  我長期茹素,除因多食「植物性食物」較不易罹患慢性疾病外,還會帶來更好的健康與長壽的機會。近年來,已有眾多研究指出,長期食用肉類食物,會帶來疾病,其罹患血液方面癌症的機率,高於素食者45%,得一般癌症的機率也較素食者高出12%。一般人認為吃素,就是餐餐蔬果加上豆類製品,只重視食材機能,忽略了飲食美感。茹素多年來,也常有人問起「這樣營養充足嗎?」,我認為正確的素食,不只不會營養不均,且確實對健康有益,所以,素食者也必須注意,千萬不可偏食!葉菜類、根莖類、水果、五穀雜糧、各種豆類、堅果類等食物,都要均衡地食用,才能攝取充分的營養。畢竟,素食非防癌神藥,但選擇素食,至少是通往健康方向的第一步。

  人之需要運動,就好比呼吸需要空氣,不僅能維持身體各部機能正常活動,更是調節壓力的良方之一。生活腳步儘管再忙碌,我還是盡量撥出時間運動,爬山、跑步、游泳、打球等,運動的時刻令我相當享受,因為身體在活動時,可讓腦部氧氣活躍,並給予自己沉澱思緒的內在平靜,讓身、心、靈都可均衡地達到放鬆狀態。

  心理健康與否,決定於看事情的視角,有時轉個彎就豁然開朗。人一生不可能事事如意,必有遇挫折瓶頸之困境,有人遭打擊便一蹶不振,連連敗逃;有人卻能奮力穿越,飛翔在暴風上空,尋得一片廣闊寧靜之天空。可見困境並非壞事,端看自己如何解讀它所傳達的訊息。凡事總有可學習之處,擁有正向的想法,必能產生正向力量,得到正面的結果;亦即「逆增上緣」。又唯有遭遇「酷寒的北風」,才能鍛鍊出堅毅不撓的個性和鍥而不捨的奮戰精神。

  在《天地律法與人間司法》及《再談天地律法與人間司法》篇章中,不斷言及自然的鐵則為「因果律」。這幾年來,全球天災頻傳,造成幾十億的氣候難民,數量仍繼續遞增,這些災害多是源於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自食大自然反撲之惡果;在人與人關係間,聖經也說「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人際間應互存同理關懷,彼此和善相待,方能減少無謂糾紛。再由天地律法對照人間司法,為規範社會秩序所訂立之法律,一切講求明確證據,雖有時可透過人的奸巧應變,而使惡人得以遁逃,但仍難容於以因果鐵律運行之天地律法,惡人必無所遁逃。

  人若要不落入因果惡性循環當中,就應當歸之於「道」。在《社會反觀就是道》中,了解「道」是萬物化生之始,運行均有一定的法則,而「心」為萬法之本,諸法唯心所生,一切善惡皆由自心。「心」同時也是造因果的根,凡事須放下執著,以慈善心對待萬物。若人要由迷而復覺,當努力修行,興「七種心」(慚愧心、恐怖心、厭離心、發菩提心、怨親平等、念佛報恩、觀罪性空)、滅「三障」(煩惱、業、果報),隨時自我反省,對付「貪念」,此由《誦三味水懺有感》及《人生宜努力修行,使己由迷而復覺》等篇可觀之。

  若要過好自己的人生,並開發生命原有的無限資源,便要妥善運用時間、發揮心靈的力量,麥可‧羅區格西在《當和尚遇到鑽石》一書中指出,對心靈的關注、對身心調和的重視,方可帶來真正的成功。我們都需智慧來判斷眼前是低谷抑或是懸崖,何時該堅持?何時該轉彎?如此在面對各樣新知的挑戰、未知的困難時,將無所畏懼,只要堅定目標,機會處處可見,用信心迎戰所有的挫折,讓自己獲得光彩的勝利!


※本文節錄自李永然老師部落格<永遠自然>,文章版權所有,但歡迎分享連結原址。未經清涼音及作者之同意,請勿轉載或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