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Back

社區可以Hold住你我的一生

吳英明教授

2012-04-15

一、為什麼要做社區營造
  這個問題讓很多人產生渺茫或進行要或不要的選擇,其實他跟「為什麼要保持家庭婚姻的活力」有異曲同工之神韻答案。社區營造不是你要或不要,而是你願意或不願意去做。社區營造連結了社區居民共同體的生活價值、社區公民素養及識別認同、社區環境特色魅力、社區文化創意產業、社區節慶、社區觀光旅遊、根知識的發展、根經濟的發展、社區志願服務、社區人力資源發展。你說,社區營造重不重要?若你是一個很關心生活品質的人或很在意房地產投資價值的人及超在乎社區安全及環境美學的人,你更需要實踐及支持社區總體營造。

二、社區營造的工作者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精神
  他/她應該是一位社區實業家(Community Entrepreneur),具一種不被澆熄且可被熊熊燃起的熱情及鍥而不捨的善良堅持感。這種人所展現的並不是急公好義,而是一種比較近似對公共利益和公共財富的渴望。

三、社區營造工作者應該表現怎麼樣的績效
  他/她應該是一位社區經理人(Community Manager),不是滿腦子充滿著效率和獲利率,而是知道怎麼樣善用社區的環境資源及人才資本為社區創造無限可能的財富。

四、社區經營需要禮貌生活
  不管你生活在城鄉中哪個地方,緊鄰生活在一起及生活在高聳集合式的住宅實在是我們生活中必須面對的事實。既然生活在一起是一個Must(必須),那我們不能老是穿戴Mask(面具),或者成天Mock(冷嘲熱諷),其實最好的選擇就是Manner(禮貌)。這種禮貌不是在展現個人修養的莫測高深,也不是在展現自己高人一等的優越感,禮貌就是一種使人幸福的優秀生活行動。我們如果覺得自己很優秀,我們就要經常使人有幸福的感覺,我們如果覺得自己很有禮貌,我們就要經常展現出令人舒服的犧牲與成全行為。

  禮貌,使我們不必尷尬以對;禮貌,讓我們表現出自治的力量;禮貌,加大我們互動的社會空間;禮貌,讓我們表現優雅的生活舉動;禮貌,使我們學習犧牲與成全;禮貌,讓我們活出使人得到益處的真正優秀。生活在集合式住宅中當中,我們必須謙虛學習,我們必須學習如何與多元的鄰居共處,我們必須學習對他人的存在和需求有敏感度,我們必須學習讓自己加入公共領域的活動,我們必須學習與別人創造並享受公共財富,我們必須學習活出尊貴也順服於別人的尊嚴。

  生活會有禮貌,就是要展現一種社會智商(Social Intelligence),就是對於公共事務保有一種善良的理解力,同時也具有一種友善的社會觀察及社會互動能力。一般智商(IQ)好像使我們有能力解決問題,情緒智商(EQ)好像使我們能夠成熟自我管理,唯有社會智商(SQ)使我們能夠為了公共利益及社區合諧超越問題。因此,我們真正要培養的是社會智商,幫助我們可以跟別人共存共榮,生活在更融洽的環境當中。最後我們仍要以真理智商(TQ),共同謙卑的矯正問題。

  生活要有禮貌,就是一種人權質感的表現。聯合國正大力推動人權都市(Human Rights City)及訂定2009年為人權學習年(Human Rights Learning Year)。「人權都市」期待每一個都市能夠以社區為基礎,透過在地的行動,激勵市民在生活及文化不同的層面共同學習實踐人權的精神及價值。公民的認同與參與(Civic Engagement)在社會關係的發展(Societal Development)是人權都市的重點。過去所謂的社會發展(Social Development)較注重社會生產力的提升,而社會關係發展則強調人必須重新學習了解人的尊貴和尊嚴、包容社會多元、尊重他人的敏感度、進入公共領域和捍衛公共財富。因此「人權都市」並非只是保護人權促進社會發展;更是激勵人民,發展健康的社會人際關係。

  總之,生活在一起的社區生活是一種無法避免的選擇,但是也帶給我們無限學習可能的創造性機會。我們能否享受到鄰居帶給我們的幸福,取決於我們對社區、對鄰居有沒有新的賞識力及一種願意與別人經營共同生活的委身。願我們的才能及資源,都是用來豐富彼此的生活及創造公共財富,這不是很幸福、很永續、很美好嗎?


※請尊重著作權,文章版權所有,但歡迎分享連結原址。未經清涼音及作者之同意,請勿轉載或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