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Back
論語中自我修持的功夫
鄭武俊校長
2012-04-24 社會上的人要他做事,有的人你需要告訴他,這事對他有沒有好處,有的人卻要跟他說,這個事情該不該做。這是《論語》上的一句話,叫做「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就是君子知道事情該不該做,小人就得告訴他,事情對他有沒有好處。所以當有人跟你講,事情對你有沒有好處,你就要小心了,那人可能把你當小人。假如有人問你,這個事情該不該做,是問該不該做,沒問要不要,想不想,那就不一樣了。該不該做那是理,想不想做則是欲,該做會不想做,不該做會想做,這叫理欲交戰。
孔老夫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什麼道這麼可貴,可以超生了死?道是怎麼寫的,上面二點,叫一陰一陽之謂道,陽中有陰,陰中有陽,所以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女孩子再柔弱,也有很強悍的時候;男孩子再粗獷,也有細膩的時候。「一」是最高境界,所以所有哲學宗教,都在探討「一」,佛家講萬法歸一,道家講抱元守一,儒家講吾道一以貫之。「一」最重要,所以人得一可以變大。君子有三畏,第一個畏天命,第二畏大人,第三畏聖人之言。得「一」的人,得到真理的人,就能看破四樣假的,就是酒色財氣,吃喝玩樂,聲色貨利,貪嗔癡愛。道不在外面,就在你自身,身外無道。有道之人,不做無道之事,我有道有德,所以我不做無道缺德的事,我更不做反道敗德的事情。假如每一個人,都敢拍著胸脯說,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公諸於世,那世界不就改觀了嗎?
那「首」是什麼意思?最高。我們剛剛講天上地下,唯道獨尊,所以路很多,只有這一條修道路最好,行遍世間天下路,唯有修道不誤人。修道是本份,你修道之後,會把脾氣毛病改一改,到哪裡都很自在。一個人假如脾氣小,毛病少,到哪誰都歡迎你。所以道就是天理,就是良心,在天叫做天理,在人叫做良心。普天之下,萬事萬物都要有理,天失理,星斗亂度;地無理,山崩川溢;人無理,倫常乖舛;道無理,修之難成;文無理,行之不遠,所以普天之下,萬事萬物,得理則善,失理則惡,所以有理可以走遍天下,無理會寸步難行,所以理很重要,理失去一,就變成埋了,所以理有一的話,到哪都行得通,一沒有了,就埋了,就寸步難行,所以一有多麼重要。
道不在說,在做,所以道的部首是行。道理不在懂不懂,是在做不做,做了是你的,不做還是人家的。所以聽道理,要盡量把它聽進去,然後經過思考、醞釀、判斷,再把它做出來,那就是自己的,假如聽進去,做不出來,那還是別人的,假如聽不進去,做不出來,那就白聽了。所以道理貴在聽進去、受用、入腹,才有用。讀書貴在受用,不是背得很熟而已,所以口要誦,心要持,這叫持誦,口誦心持,兩個並行,口要唸,心要行,叫做心口如一。「讀書而不見聖賢,如鉛槧傭,講學而不尚躬行,為口頭禪。」你很會講學,但你一點都不去做,講學而不尚躬行,那叫做口頭禪,說說而已。
※請尊重著作權,文章版權所有,但歡迎分享連結原址。未經清涼音及作者之同意,請勿轉載或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