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Back

傾聽自己的鼓聲,活出喜悅人生

李偉文老師

2019-08-15

這個世界有我跟沒有我有何不同?

  李偉文老師在一次演講中以自己的親身故事提醒我們,「每個人內在都響著各自不同的鼓聲,生命最重要的事,是聆聽著內心的鼓聲,朝著自己希望的方向前進。

  這是來自美國自然主義作家梭羅的一段話,那鼓聲敲響著每個人的心聲,心聲裡有著自己對人生最深切的盼望、期待。能滿足內在期望的,往往不是因為賺多少錢、擁有多少權力,而是我們能否真實做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

  當被問及為何這廿多年來願意放棄更多賺錢機會,卻花更多時間去從事社會公益?老師總愛以這個故事回答。

  桑塔耶那是一位教育哲學家,曾經在哈佛大學教書。有一次在教室授課,目光突然被映在窗戶的夕陽餘暉所吸引,又聽到啁啾鳥鳴,像是在對著他唱歌,於是他很感慨地講了一句話─「我和春天有約」;再看看黑板、看看學生,粉筆一丟,就辭掉教職,離開學校,遠赴歐洲,悠遊於世,再也沒回美國。

  說到桑塔耶那去赴春天之約,每天忙得團團轉的李老師也有很多排約。跟患者有約,也跟同事、朋友有很多約,可生活當中有多少時間「跟自己有約」呢?經過這樣的反思,讓還得忙著拚經濟的李老師,仍能忙裡偷閒,做他想做的事。依自己的願望而活,追求自己想要的,最大的障礙往往不是時間不夠用,而是能否有足夠強烈的「意願」去付諸實踐。

  不是你能不能,而是你要不要。不少人為何所做的和自己真正想要的不一致,是因為這些人很難不活在別人的期待中,他們總依別人的眼光而活。李老師認識不少有錢有勢的人,照理說這些人比別人有著更好的條件,應該更能聆聽自己內在的鼓聲,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但事實卻不然。當他的身分是老闆、醫生或律師時,為了不讓人講閒話,就不可能去住普通公寓,開平價車子。於是得花更多時間、心力去賺更多錢,不斷拉抬身價來符合別人看待他的眼光。可是等哪天老了、病了,體悟到只為逐物外求的生活無多大意義時,再想去做點什麼想做的事時,卻不免慨嘆為時已晚,後悔莫及。

  做自己想做的事,只要有心,不怕太晚,只怕永遠不做。可別等到兩腳一伸,蓋棺論定那天,才後悔這輩子想做卻一直沒做的事。因為這樣的體會,一位高盛集團的主管,在五十歲時決定離開人人羨慕的寶座,獨自一人到台北永康街租房子,為弱勢家庭的孩子做義務課輔。怎麼一位有錢有勢、在職場叱吒風雲的人物願意放下身段,用餘生來陪伴幾個小毛頭,教他們功課呢?

  或許這是「死亡」教會他的。卡爾唯諾是義大利作家,他曾為死亡下一個很簡單的定義。死亡就是我加上這個世界再減去我。意思是說,這個世界有我跟沒有我有什麼不一樣。也就是當我們離開人世時,是否能為人間留下點什麼?如果完全沒有,不就白來一遭了?或者留下的盡是遺憾、悔恨,也是白活。

  當然我們希望留下的是生命的光采、溫暖;因為曾經存在的生命,而讓世界變得不一樣。當然這不一定得對世界做出多大貢獻,而是能做點自己想做的事。當越多的人能樂在工作,樂在生活,世界自然會越來越美好。

  好好聆聽自己的鼓聲,必能活出喜悅人生!

◆愛的小秘方◆

1.只有走上自己想走的路,人生才是趟喜悅之旅;如果人生之路越走越辛苦,就表示我們和自己的願望背道而馳。

2.當家人反對自己想走的路,與其抗衡,不如把它當成動力,努力讓自己表現非凡,活得精彩,時間自然會幫我們說話。

※本文事例取材自李偉文老師《傾聽自己的鼓聲》陳三峰撰文,文章版權所有,但歡迎分享連結原址。未經清涼音及作者之同意,請勿轉載或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