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Back

孩子只有一個童年,陪伴要及時

李偉文老師

2021-06-09

  本身是醫生、作家、講師,又兼荒野協會理事長的李偉文老師,在孩子還小時,正是他人生當中最忙碌之時。平常經常開會到晚上十一、二點才回家,假日幾乎都在外辦活動。照理說,他陪伴孩子的時間應該非常有限,可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童年階段,他依然有辦法參與孩子的成長,讓孩子感覺到倍受重視、關懷。

  陪伴不在於時間長短,在於是否「有心」。不少家長人在家裡,可心卻在電視、手機、電腦裡。這樣的陪伴,身在心不在,只能勉強說是守候、看顧,怕孩子偷跑出去玩罷了。

  陪伴是需要和孩子「共事」,並親身參與、主動付出的。譬如和孩子一起讀繪本、玩遊戲、做家事、吃飯等。特別是孩子心情低落、憂傷時,聽聽孩子說說話,給予孩子愛的抱抱,讓孩子感受到被支持、慰藉,就會像及時雨般,在孩子幼小的心田裡灑下最需要的養分。

  即使再忙,陪伴也可以利用零碎時間;點滴付出,積少成多,就能讓孩子打從心底感受到爸、媽的心是隨時隨地和他在一起的。即使花一點點時間,說個小故事、小笑話,孩子也會感受到被重視、被疼愛。陪伴就像照顧小小幼苗般,最需要的不是隨時守候在旁、緊盯著他的成長,而是能悉心照料,給予成長時需要的養分。

  陪伴最需要的不是時間,而是愛;愛是那陽光、空氣、雨水和肥料,能適時提供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養分。然而,表達不當的愛,卻可能讓陪伴變成「陪絆」;不妥的管教方式更會「牽絆」住孩子;陪伴越久,孩子反而越想逃離。

  愛需要學習,陪伴更必須親自付出。李偉文老師說的好,陪伴絕不能「外包」,假手他人。可是現代不少家長卻將陪伴孩子的工作通通交給「安親班」、「補習班」,甚至為了省事,乾脆外包給手機、平板電腦等。

  把陪伴的工作外包的結果,將來極可能自作自受。

  一位孩子抱怨爸爸把他送到安親班,都沒時間陪他玩。爸爸摸摸孩子的頭說,「傻孩子,我不多點時間賺錢,哪來的錢讓你上安親班。」孩子無言以對。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等到爸爸老了,孩子也成家立業,就將爸爸送到安養院。有一天,爸爸對來探望的孩子大吐苦水,「你把我放在這裡就沒事了嗎?怎麼那麼久才來看我?」。孩子拍拍老爸的肩膀說,「爸爸,我不努力工作,安養院的錢哪裡來呀!」

  陪伴需要家長親自參與,是因為能夠陪伴孩子成長的童年時光實在太短暫。攜手連心,陪伴孩子共同走過的足跡,能為孩子留下一生中最美麗的回憶,更可成為孩子將來面對人生種種挑戰的精神力量源泉。

  莫等哪天孩子已老大不小,回首前塵,卻覺得在最需要陪伴的時刻裡父母經常缺席不在,如此可能留下的遺憾是終生難以彌補的。

◆愛的小秘方◆

1. 當我們回顧童年時,都會想起陪伴我們長大的那些家人:陪伴而能成為一種美好的回憶,會是孩子一輩子最寶貴的成長禮物。

2. 是陪伴的力量讓我們得以快樂長大,可別忘了孩子也需要我們多多陪伴!

※本文事例取材自李偉文老師《探索孩子未來的競爭力》陳三峰撰文,文章版權所有,但歡迎分享連結原址。未經清涼音及作者之同意,請勿轉載或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