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Back

救命圈?致命圈?職場贏家與輸家的分野

胡立陽老師

2009-06-20

值得關切的不是環境的不景氣,而是處在不景氣的環境中,您的心境是否跟著不景氣?

  有一個人到海邊游泳,卻被海浪越衝越遠,當時天色漸暗,四下無人,他緊抱著救生圈,望著岸邊逐漸消失在視線裡,他憂心忡忡地拚命想游回去,但救生圈卻帶著他越漂越遠,這時他正面臨著生命中最艱難的一次抉擇:是繼續抱等救生圈,等待救援呢?還是把救生圈放掉,游回岸上呢?

  這是一次生死攸關的賭注。如果是您,將如何抉擇呢?或許為了安全起見,或許大多數人會選擇前著,繼續抓著救生圈不放。然而故事中的主角,胡立陽老師卻毅然決然選擇了後者。

當胡老師講述那段驚心動魄的過程時,至今仍心有餘悸。

  當時我才十三、四歲,記憶裡我抱住的是一個黑色輪胎,不是正式的救生圈。那輪胎很重,我抱著它,幾乎游不動,真是可怕極了。我只能抓緊「救命大輪胎」,畢竟它是我唯一能掌握的東西,但也不禁懷疑:再抓住它,是否只是個負擔?但我能放嗎?

  放掉它,若游不回岸上,又沒人來搭救,怎麼辦?但不丟掉它,我動不了,大概也只能坐以待斃!幾經掙扎,我終於鼓起勇氣,決定放手。當放手的一刻,輪胎一下就被浪沖遠了。此時暮色漸濃,風浪漸大,我仍然游不動,我不曉得海上的漂浮力有這麼大。從來沒在海上游泳過的我,心想難道今天就將葬身海底。想到此,忍不住痛哭失聲。當淚漸乾,望著天際僅存的一點霞光,彷彿點亮了我的求生意志,我吶喊著對自己打氣:絕不能放棄,一定要活著游回去!

  游游停停,當感到無力時,我不斷鼓舞自己來驅除內心的恐懼。我突然想到今天一早來瑞濱海濱浴場,不就是為了要享受游泳的樂趣嗎?怎麼現在一落到海裡,就哭哭啼啼呢?我不禁發笑,眼前一大片海水,不正可好好展現我的泳技嗎?我應該快快樂樂的向前游呀!

  很奇怪,當我持續作正面想,身體也跟著慢慢放鬆了,雖然仍游得吃力辛苦,在經歷兩個多小時的折騰,陸地已經觸目可及。當手碰到岸上的一刻,我喜極而泣,劫後重生的感覺永生難忘。

  想著遠方的大海,想著那救生圈不知已漂到哪兒了,或許到琉球或日本也不一定。我慶幸當時做出了正確的抉擇,不然可能也跟那救生圈的命運一樣了。

  近幾年來,面對金融海嘯所帶來的全球不景氣,引發一波波的失業潮,在謀職不易的情況下,許多人坐困愁城,其處境就如同胡老師當時在海裡載沉載浮般。這時您又該如何抉擇未來呢?難道只能隨波逐流,或眼睜睜被海嘯的巨浪給吞噬嗎?

  面對再艱難的處境,你總能做出選擇來謀得出路。這就像胡老師歷險歸來所展現的三種力量,也正是在這不景氣的環境中求生存發展最迫切需要的。

第一、抉擇力
  超越困境的當務之急是能及時做出正確的抉擇。抉擇必須能拋棄舊思惟的包袱,才能盱衡當前環境,冷靜客觀地判斷利弊得失,做出對自己有利的決定。胡老師當時緊抱的「救生圈」,看似能救他命,但在那種環境下,反而會拖垮他。當一個人過慣了舒服安定的日子,也很容易讓他在面臨危機、必須謀求改變時,還窩在「舒適圈」裡,不肯踏出嚐試改變的步伐。這樣的結果,不用說金融海嘯,稍微來個小風浪,前途肯定玩完了。

第二、變革力
  曾被喻為「華爾街股神」的胡立陽老師,其傳奇成功的一生,,其實與他小時候這段經歷有很密切的關係。他說回顧一生,屢屢能從逆境中突圍,化危機為轉機,是因為他有著異於常人的「逆向思惟」,不受制一般人認為合理的「慣性思考」。

  哈佛大學企業管理博士余世維曾說,「機會往往潛藏在劇變的環境中,而唯有變革才能掌握住改善的契機。」值得關切的不是環境的不景氣,而是處在不景氣的環境中,您的心境是否跟著不景氣?還是您依然能保有「景氣」的心態、眼光來發掘危機中的機會呢?也許這才是決勝的關鍵。

第三、意志力
  越挫越勇的意志力,端看是否能鎖定一個令人渴望嚮往的目標與理想。如同喚起當年胡老師賣命游向岸上的動力,不只是因為貪生怕死,而是他對於美好人生仍懷著深切的嚮往,並且在航向目的地的旅程中,也不忘享受當下游泳的樂趣。所以當您失志、失意時,先問問自己的人生目標在哪裡,除非能喚起對理想追求的熱情,不然機會之門即使打開了,您也進不了的。

  其實當一個人失業或工作不順時,正好沉澱內心,有更多時間好好學習。一旦沉潛日久,實力養成,機會之神來敲門時,才可能有一番作為。想成為職場永遠的贏家,您不能沒有上述的修為!

聆聽清涼音,智慧在我心


※本文節錄自胡立陽老師《贏在與眾不同---求學、求職、工作、理財的8個反傳統》、陳三峰撰文,文章版權所有,但歡迎分享連結原址。未經清涼音及作者之同意,請勿轉載或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