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Back

認清領導的兩難狀態(上)

曾仕強教授

2009-09-10

  中國人最不喜歡人家管他,但是,當他遭遇難題時,就要你管。中國人看不起沒有能力的主管,偏偏他又討厭有能力的主管。在這兩難的情境中,最好明白深藏不露的道理。中國人在緊急時期需要英雄,然而並不真正崇拜英雄。中國人的領導藝術,就是英雄卻不表現英雄性。楚漢相爭,劉邦勝而項羽亡,可以證明單憑英雄不足以服人。

※學習目標
詳讀本章,學習者應能達到下列目標:
1.認識主管常見的兩大毛病,並能在實際生活中加以體會。
2.知道補救的辦法,並能在實際生活中觀察和證明。
3.明白深藏不露的道理,並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體驗。
4.瞭解中國人的領導特性,並能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和證明。
5.觀察象棋的領導模式,並能體會將、帥和車、馬、包之間的互動狀態。
6.從西遊記、水滸傳和三國演義中,獲得主要的啟示,並能在實際生活中加以體會。

第一節 主管的兩大毛病
  任何主管,如果什麼都不管,或者什麼都要管,便不算好主管。偏偏這兩種毛病,都很容易發生。我們時常感嘆主管難為,實際上就是要嘛什麼都管,弄得大家都怨;要嘛什麼都不管,弄得大家都擰。於是覺得:「我管,你不高興;不管,你也不高興,那我該怎麼辦?」

  什麼都管並不理想,因為主管的精神完全消耗於瑣碎事務,無法集中注意重要的工作;部屬受到太多束縛,也很難發揮才能。什麼都不管更是糟糕,因為主管不管,就已經失責,部屬自然馬虎偷懶,使得整個單位暮氣沉沉,什麼事情都做不好。主管必須把握原則:應該管的,才管;不該管的,不管。最好能夠管到好像沒有管一樣,叫做「不管之管」。部屬能做的,放手讓他去發揮;不能做的,便要好好管他,使其照樣能夠把工作做好。

  我們的主張,是按照中國人陰陽文化的思惟方式,把「管」和「不管」合起來想,而不要分開來看。也就是說,不要想「管或不管的問題」。因為合起來想,很容易發覺「管或不管不是問題」,而「怎麼管得合理才是問題」。只要搞清楚「怎麼管才合理」,就用不著傷腦筋「到底要管還是不管」?

  「管」或「不管」,已經掉入「二分法」的陷阱,必須早日加以擺脫。領導者不可不管,也不可亂管;不能夠愛管便管,不愛管就不管。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應該管的時候,當然要管;不應該管的地方,就不能夠管。這種管到合理的程度,稱為合理的管,通常最受大家的歡迎。管得合理的主管,當然是好主管。

  中國人的主管難當,因為中國人具有一種相當特殊的「陰陽心態」:一方面看不起沒有能力的主管,一方面又討厭有能力的主管。這兩種心態,同時出現在同一個人的心中,顯得十分複雜而矛盾。

  主管沒有能力,部屬一定看不起他。心想沒有能力,當什麼主管?不如讓開,換我來當還好些。主管隨便表現能力,部屬經常會覺得討厭,心想既然你那麼有能力,而且又喜歡表現,乾脆讓你去做好了,常見一些部屬袖手旁觀,對於主管的事必躬親議論紛紛,便是明證。

  因應之道,在於1.凡是部屬能做的工作,主管一律不要做。把成就感讓給部屬,等他做好了再來讚揚他、鼓勵他。2.遇到部屬不能做的事情,主管必須挺身而出,拿出主意來,讓部屬深深覺得自己的主管的確有兩把刷子。

  領導者同樣要把「有能力」和「沒有能力」合起來想,不要分開來看。在中國社會,有能力不好,沒有能力也不好。前者容易惹人注目,被當做靶子。有時候引起別人的嫉妒,也容易惹禍。後者大家都看不起,不把他放在眼裏,當然不好受,更沒有辦法怪責別人。

  我們既不能改變部屬的矛盾心態,便只好反過來調整自己的行為。凡事將心比心,先看看到底部屬能不能做?能做的不要搶過來做,以免引起部屬的不滿。不能做的不要強迫他做,以免引起部屬的不安。如此一來,部屬能做的時候,不致覺得主管太有能力,弄得自己無事可做;部屬不能做的時候,也不致認為主管和自己一樣沒有能力,還當什麼主管?雙方面兼顧,當然很好。

第二節 主管要深藏不露
  把管和不管合起來想,就成為「不管之管」。「不管之管」,其實就是「深藏不露」的具體表現。深藏不露乃是對有能力的主管說的,不是對沒有能力的主管說的。主管必須具有相當的能力,才有資格講求深藏不露。同時,中國人說深藏不露,目地是為了要露。只有站在不要露的立場來露,才不致亂露,才能夠露得恰到好處。「我非常希望不露,能不露一定不露。但是,當我非露不可的時候,我只好露。我沒有辦法啊!我存心不露,現在是不得已才露」,這真是中國人高明的地方。

  一個人過份要表現,到最後沒有人會接受。主管一心一意求表現,部屬就會把表現的機會讓給他,因此不熱心工作。主管懂得深藏不露的藝術,把表現的機會儘量讓給部屬,大家都做得很起勁,才顯得群策群力,而不是主管在表演獨腳戲。主管死要出風頭,最要不得。

  我們把「露」和「不露」,按照陰陽文化的思惟方式,合起來想而不分開來看。陰中有陽、陽中也有陰。所以露中含有不露的成份,而不露含有露的意思。

  凡事先想不露,不露好不好?如果不露很好,請問為什麼要露?若是不露不行,不露可能誤事,不露不能解決問題,那麼,再來想露。怎麼露才合理?想妥當了,就露。露到差不多(恰恰好)的地步,便應該打住。不可以一露就不停止,一路露下去,總有一天露光了,江郎才盡,不過讓大家多一些嘲笑的話題,有何好處?

  應該不應該,是思慮的重點。應該表現時,當仁不讓,也要自己束縛,表現到合理的地步,便適可而止。不應該表現時,必須禮讓為先,讓給其他的人來表現。

  中國人的領導特性,在於「以最不表現英雄性來領導一群英雄人物」。楚漢之爭,項羽是英雄,卻由於自我表現英雄性而帶不住人,以致兵敗而自刎。劉邦樣樣不如項羽,但是很能用人,所以贏得最後的勝利。

  要帶人,先帶他的心。攻心為上,乃是中國人的領導策略。西方人是「工作導向」,中國人則是「關懷導向」。運用合理的關懷,透過合理的激發,來促成全體成員的總動員,才是中國式領導的最高境界。

  晚近西風東漸,若干主管逐漸忘記此種特性,喜歡表現自己的英雄性,以致產生嚴重的「無力感」,不可不慎。中國人在緊急時期,需要英雄,也會給予很大的鼓舞。但是,我們並不崇拜英雄,不像西方人那般,折服在英雄的寶刀下,這是身為主管的人值得深思的課題。

  假定劉邦和項羽一起參加競選,相信選民會為項羽的長相所吸引,使其高票當選。但是就任以後,由於不能知人善任,導致行政失調,效果不佳,結果也是選民自作自受,自食其果。直接選舉常常選出中上人才,卻選不出上上之才,可能和選民的抉擇能力有關。

  基層員工,由於和高階層接觸不多,往往為其假象所矇蔽,不明真相。幹部和高階主管接觸密切,比較能夠深刻體會,比基層員工更能瞭解高階主管的真正本事。由幹部從事間接推舉,比較有可能推出上乘人才。

  中國人害怕權威,卻不見得服從權威。具有英雄性的領導者,往往只能夠獲得大家表面上的唯唯諾諾,未必能夠贏得真心的擁戴,所以才會產生無力感。


※請尊重著作權,文章版權所有,但歡迎分享連結原址。未經清涼音及作者之同意,請勿轉載或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