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Back

中美日領導文化的比較(上)

曾仕強教授

2010-02-01

  美國人承受希臘文化, 崇拜英雄,發展成奧林匹克式的領導。 日本人自稱大和民族,大者太也,和者順也。太順的結果變成愚忠。 中國人並不崇拜英雄,風頭太健,就要伺機把他打下去!中國人也不喜歡愚忠,忠到盲目的地步,有什麼好處?我們講求的是中庸文化,中庸就是合理,一切合理化,才是正道。合理的領導和被領導,大家都愉快地立於不敗之地。

※學習目標
詳讀本章,學習者應能達成下列目標:
1.明瞭美國式的領導,是一種英雄文化,並能體會美國經理人研究反敗為勝的真正原因
2.瞭解領導者高高在上,目標十分明顯,容易遭受攻擊的道理,並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體會
3.知道日本式的領導,是一種大和文化,並能體會日本人團隊精神特別顯著的真正原因。
4.分辨美國式和日本式的領導,各有其差異性,並能在實際生活中加以體認。
5.明白中國式的領導,是一種中庸文化,並能體會中國經理人凡事求合理的真正原因
6.分辨九五之尊和亢龍有悔的基本差異,並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體會

第一節 美國式的英雄文化
  美國人是競技民族,大家來賽跑,誰跑得最快,誰就當主管。身為總統,居然還要捲起袖子,同人家較量臂力。有一位卡特總統由於慢跑得氣喘如牛,總統便當不成了,這種美國人的英雄文化,來自希臘的奧林匹克精神。

  IBM的華特生,通用汽車公司的杜南,標準石油公司的洛克斐勒,福特汽車公司的福特,杜邦公司的杜邦,瑪麗凱化粧公司的凱艾許,桂吉多公司的甘奧森等等,都是企業英雄,為美國企業所景仰。美國人喜歡英雄,更崇拜英雄,所以經常在各種情況中,製造很多英雄。美國各階層領導者,也往往以英雄自居,用英雄性來領導。英雄式的領導,形成一個有底邊的三角形。重心如果不穩,可能會向左或向右顛倒,把頂點的領導者推翻掉,風險性實在很大。

  美國著名企業家艾科卡,寫了一本「反敗為勝」的經驗談,居然大為暢銷。主要是美國社會,以英雄文化為主流,不斷締造各式各樣的英雄,而蔚為風氣。在英雄文化的大環境中,英雄既容易脫穎而出,也容易一下子就被打倒,所以常常要反敗為勝。他們不明白中國人「立於不敗之地」的道理,卻沾沾自喜於從敗部謀求復活。同時,由於英雄出少年,使得年紀大的人,在美國社會,很快為年輕人所取代,而徒自傷悲。

  英雄基本上不能持久,不是被打倒,就是自己提早結束生命。領導者好不容易建立自己的信譽,卻不能持久,豈非冤枉。如果因此而縮短壽命,實在更不值得。美國人不得已才這樣做,我們要不要如此,各人自便。

  美國人的橫式集團觀,認為組織成員之間,有AB、AC、BC等關係,彼此的地位可以互補。新成員很容易加入,而且一旦被接納,其地位也和原有成員一樣。A的地位,如同其他成員的地位一般,會隨時發生變化。沒有A,BC仍然相連接;新的A出現,很快可以進入情況。

  易經乾卦指出:A居於上九的位置,勢必亢龍有悔。領導者高高在上,獨自站在山頭上,推土機一來,首先把他推掉。美國人要看「反敗為勝」這一類的書,便是身處危境,隨時會敗,必須吸取反敗為勝的經驗。

  英雄最害怕年邁,偏偏每一個人都一年比一年老大。就算長保英雄性,也難逃自然淘汰的命運。眼看著B、C逐漸健壯,競技力愈來愈強,A的地位便逐漸動搖。美國總經理平均壽命減縮十年,便是由於這種強大的壓力。

  領導者站在亮處,一舉一動都被大家看得清清楚楚,毫無神秘性,也就逐漸失去權威性。一旦引起大家的注意,認為只要如此這般,便可以取而代之的時候,勢必更加危險,增加很大的緊張性,當然威脅到自己的健康。這種情況,是不能持久的主要原因。

  為了確保領導者的地位,必須在任期之內,專用自己的權力去爭奪利益。西方的霸道思想,即因此應運而生。嘴巴上說民主,實際上相當自由而並不平等。採取嚴密的控制來提高領導者的權威,因而引起更多、更大的反彈,使得基層抗爭,幹部篡位的案例,時有所聞,成為英雄性領導的最大弊病。把物種競爭的原理應用到人的領導上面,重爭奪而輕互助,事實上並不合理。

第二節 日本式的大和文化
  日本人的大和文化,使他們特別重視上下級的關係,以致縱式關係大於橫式關係。同樣的組織,日本人比較側重AB、AC的關係,亦即B、C的心,會共同朝向A,以A的意旨為焦點。

  這種沒有底邊的三角形,使得A的地位重要而穩定。A的職務,通常由比較年長的人來擔任,不一定具有專長,卻能夠養尊處優。主要原因,在於日本人非常重視資歷,謹守年資序列制度,對於鞏固領導人的地位,十分有幫助。

  日本人的倫理道德,把下對上的恭順看得很重要。上保護下,下依從上;上對下施恩,下對上忠順,彼此緊密地連繫在一起,根本用不著講求什麼領導,自然產生集團的力量,這是大和文化的獨特作風,其他民族事實上很不容易做到。日本人的團隊精神,令人羨慕。只要年資比較深,便成為大家遵從的「前輩」。

  說起話來,就能夠獲得大家的敬重。這種領導方式,實在輕鬆、簡便。有沒有能力,反而不是大家關注的重點,剛好和美國人的能力本位適得其反。

  在日本社會甲的年資較久,便可以擔任主管,乙的能力較強,照樣當部屬。只要甲把工作讓給乙,使乙有機會承擔更大的責任,大家就認為十分安全。年長的居高位,年輕的掌實權,未嘗不是良好的組合。因為年輕的人,不致因自己的能力高強,就要取代年長的上司。反而樂於提供更多的協助,使上司安居於頂上的職位。大和文化的領導者,憑年資坐上高位,依然能夠高枕無憂。可惜現代日本的風氣,已經逐漸西化,不再如此了。

  日本新力公司領導人盛田昭夫,便認為日本人的領導,很像抬轎子。轎子一句話也不講,安詳地架在上面,好比氣度恢宏的大老闆。抬轎子的組織成員,將默默不講話的「頭兒」扛上肩頭,一面流汗一面「窪笑!窪笑!」地向前走。大家心照不宣地,朝向目標緩慢地移動著。

  如果決策錯誤,轎子就會迷失方向,甚至墜入海中。從歷史上可以得到證明,一旦日本政府決策不當,舉國瘋狂忠順的結果,造成若干慘無人道的事實,令人扼腕。

  領導人猝然去世,往往發生組織的裂變,也是過份重視縱式集團的另一隱憂。任何一個抬轎子的人,要想安安穩穩地坐上轎子,必須用心建立新的從屬關係,某些不服氣的人,就會分裂而去,變成新的集團,另立門戶。日本式領導,動員力強,而分裂性也大。

  在日本社會,每當領導人有所變更時,組織的存在與否,能不能穩固如舊,便面臨十分嚴重的考驗。新領導人的產生,主要取決於他和組織成員的既有關係,而不是他的能力能否勝任?首先,大家會注意到他在本集團中的供職年限。然後,大家會考慮他的年齡。由於集團的職位等級是按照進入的年份,依序提升的,所以新領導人通常都是最為貼近原先領導人,也就是在原先領導人之下地位最高的那一位。如果同時有兩位以上,那就按照年齡來決定,年長的優先。但是,這位被推舉出來的新領導者,必須擁有相當數量的後輩,直接效忠於他。因為前任領導者的後輩不一定都願意聽命於他,所以必須大量換血,也是大和文化領導上的一大特色。


※本文節錄自曾仕強、劉君祖《領導與激勵》,文章版權所有,但歡迎分享連結原址。未經清涼音及作者之同意,請勿轉載或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