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Back

有效學習分享---曾教授中國式管理(一)

曾仕強教授

2013-06-30

從「學則不固」到「擇善固執」?年輕慎擇師,慎始能善終。

  二、三十年前在台灣,甚至全世界是美國式、日本式管理最興盛的時代,在當時很多人不看好的情況下,曾仕強教授卻如同中流砥柱在推廣「中國式管理」,時任的總經理的楊智雄,由於重要大客戶也是現在股票上市公司的葉總經理向他推薦:「曾仕強教授的講座、教材很實用,對我在公司管理上幫助很大,有機會你應該好好學習,以後會大有用處。」在偶然的機會中得知有曾仕強教授的現場講座,立即興奮地去報名參加,現場聆聽曾教授授課,更能體會葉總經理的感受。會後至教授休息室向曾教授與師母請教名片並請教些許問題,曾教授與師母不因年輕不才,反而很謙和熱心回答問題,使智雄深受感動。事後請教曾教授:「為何對年紀較長有地位的人回答問題簡短扼要,對年紀較輕較無地位的人反而不厭其煩耐心回答其問題?」曾教授笑答:「年長者觀念已定型要改變不易,年輕人若能及早領悟中國式管理,日後對自己、家庭、社會都會應付自如,更何況這些年輕人如果用得好,日後在中華文化復興之時,更是國家的中流砥柱、棟樑之材。」日後因佩服曾教授的遠見,有曾教授講座就去聽,並勤讀教授的相關著作,以利有朝一日可以運用自如。

  由於在電腦科技公司服務,雖然擁有高收入卻也是要有好生活品質的高度困難與風險,因為一項新技術日以繼夜的學會,大概不出三、五年就完全淘汰不用,看到周遭的同業高收入好朋友相繼掛冠求去,智雄在十多年前領悟到:「科技的本質就是變,也就必須不斷否定自己的成就,才能推陳出新。」在如此變動中更必須找出不變的道理,物極必反,讓他感受到事物的興衰有其時空限制,且興衰決定在客戶需求,而非高階主管所能控制。亙古不變的道理,其實是人的學問與企業組織的文化。清朝曾國藩說過:「風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嚮而已。此一二人者之心向義,則眾人與之赴義;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則眾人與之赴利。風俗之於人心,始乎微而終乎不可禦者也。」也因此華人組織的文化非由大多數人所形成,而是由少數的中、高層主管形成,多數基層員工認同執行而成。西方管理有一致性標準,重視做事的效率,讓人易學易用。而東方管理重在用人哲學的無形智慧。若將中、西的管理特色能有效互補,使其『返本開新』,讓高階主管能塑造一流的企業文化才是最重要的事。

  十多年前在曾教授、師母的信任與支持下,智雄有時間,就儘量參與曾教授的演講行程,在耳濡目染情形下,對曾教授的中國式管理有更深入的見解,而且每一次聽都有不同體會,因為曾教授的演說不是知識的記誦之學,不會愈聽愈膩,聽愈多次反而內化於成為一生的做人處事智慧,加上有機會在公眾場合分享其心得、教學相長實在獲益匪淺。之後,開始受邀在一些組織講演相關中國式管理主題的講座,如台灣各縣市工商業會、台北市政府、教育部、台灣區高中校長協會,近年更受邀在大陸北京、上海等五百強企業集團演講,廣結善緣志同道合的好友不計其數。


※請尊重著作權,文章版權所有,但歡迎分享連結原址。未經清涼音及作者之同意,請勿轉載或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