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Back

聽傅佩榮教授講《儒家的教育理想》小記

傅佩榮教授

2013-07-10

9月27日,孔子誕辰紀念日前夕。
雲淡天高,風日晴好,秋意正濃。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臺灣大學著名學者、《百家講壇》主講嘉賓傅佩榮教授走進張店做客"黃桑講壇",開講"儒家的教育理想"。山東廣播電視臺《新杏壇》欄目組十餘人也來到現場,進行全程錄製。

  "文化盛宴,公益情懷"——一幅動人的畫卷,徐徐展開。9時許,在現場800餘名教師的期待中,傅教授神采奕然地走向主席臺。經久不息的掌聲,傳達的是教師們最深摯的敬意。

  幽默生動一如既往,深入淺出風格依然。傅佩榮教授從"人生不能沒有教育"、"全人教育的目標"、"教育是為了止於至善"三個方面展開,闡釋了"儒家的教育理想"這一主題。在長達近一個小時的互動環節,針對教師們在讀經典、用經典方面提出的一些困惑,傅教授一一作答,妙語迭出、智慧閃現。大家回以掌聲如潮。

  聆聽傅佩榮教授的講座,總會有意猶未盡之感。似乎所有人生的、社會的、教育的問題,都能在他透徹、客觀、全面、生動的闡釋中找到答案。無論是之前觀看光碟,還是在現場的零距離聆聽,皆如清風滿懷,拂盡塵埃。何也?

  或許,正如傅教授所言:"真誠是一種生命內在力量的自然展現",在傅教授以其"誠於中而形於外"所自然形成的"氣場"中,唯有如沐春風般的享受。

  這是一股在任何季節都會拂動心靈之樹的春風,時時蔥蘢,生機無限。傅教授說:"人生最重要的是生命的方向"。在聆聽中,在沉思中,我忽然悟到:原來,生命可以這樣展開:以真誠為原點,以主動為動力,以向善為目標。從真誠的原點出發,我們行走的步履,必會多一些從容;有了主動的精神,有了對生命的一份覺悟,我們的行程也必會多一份快樂;有了向善的目標,有了生命的方向,有了光,我們的內心必會多一份力量。

  傅教授曾在多本書籍中提到孔子的"朝聞道,夕死可矣。",並認為這是《論語》中至為重要的一句話。講座中再次聽其提及,我忽然明白,當生命因為"聞道"而轉向,當繭終於掙脫重重桎梏化為自由飛翔的蝴蝶,不正是生命因涅槃而綻放的至美之境嗎?

淄博市張店區教育局 張桂玲


※請尊重著作權,文章版權所有,但歡迎分享連結原址。未經清涼音及作者之同意,請勿轉載或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