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Back

不平凡的秦始皇

高志斌老師

2016-01-22

秦始皇在世界歷史上,是一位非常值得大書特書的人物。

  秦始皇,正式稱謂「秦始皇帝」,名字叫做嬴政,姓嬴,也姓秦。還有另一名字趙政,或稱呂政。公元前260年,生於趙國的都城(現在的河北省邯鄲市),公元前210年卒於沙丘(現在的河北省廣宗縣大平台)。他出生於王宮世家,是君王的後裔;論出身,他是一場政治交易的產兒;論遭遇,他因為政治原因而伴隨父母顛沛流離;論前程,他得力於一位政治家(呂不韋)的努力而成為王位的繼承人。

  呂不韋是一位很有生意頭腦的大商人,對秦皇宮內幕也瞭若指掌,當呂不韋知道身在楚國當人質的子楚(秦始皇的父親)的身分時,呂不韋講了一句話「奇貨可居」(成語來源於此),便開始一系列的佈局,一系列驚心動魄,有如間諜戰的安排跟計劃。秦始皇的母親是趙姬,趙姬與子楚的姻緣是呂不韋的特殊經營,謀略策劃的產物。趙姬嫁給子楚十二個月後,在邯鄲生下一個兒子,時間是秦昭襄王四十八年正月(大約在公元前260年)。秦始皇出生的時候,正是長平之戰剛剛結束不久,趙國主將趙括被擊斃,趙國先後損失四十五萬生力軍,還被迫割地求和,秦趙二國的關係非常惡劣。

  此時,趙王打算殺掉秦國的人質子楚。子楚一家面臨滅頂之災,眼見遊說無效,子楚與呂不韋立即決定出逃。由於趙姬是豪門之女,有能力庇護趙姬(拿鉅款行賄守城員),這家人連夜逃回秦國。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服喪一年後正式即位,在位三天便去世,他的嫡子(經過華陽夫人的推薦)子楚就立位為秦莊襄王。秦莊襄王一登基,立即兌現了跟呂不韋共享富貴的承諾,對呂不韋不僅封侯拜相,而且信任有加,君臣二人共謀秦國的大業。公元前249年,僅存的東周軍以諸侯會謀伐秦,秦莊襄王派相國呂不韋滅亡東周,至此,周天下完全滅絕,從此走入歷史(秦昭襄王滅掉西周,秦莊襄王滅掉東周)。公元前247年五月丙午日,秦莊襄王過世,太子嬴政繼承王位,是為秦始皇帝,年僅十二歲,由呂不韋和趙太后輔佐。

  嬴政十二歲就繼位為國王,廿一歲親政。十二歲到廿一歲期間,長達九年,是由其母后和呂不韋共同執政。他橫掃六國,統一天下,創前朝所未有之根基,自命為秦朝「始皇帝」,後人稱為「秦始皇」。秦始皇死的時候才五十歲,實際執政不到三十年,但人亡政不息,此後中國歷朝歷代的運作與規範制度,大抵出不了秦代的範疇。秦王嬴政所處的時代,春秋戰國乃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遭逢歷史的大變革,政治的大動盪,社會的大調整,思想的大裂變。一個開誠相見肝膽相照的年代,出奇致勝的謀略,爾虞我詐的權術,和不可告人交易的時代編匯在一塊,那種奇異詭譎的歷史色彩,讓每一個人的生前死後都充滿著詭異的變化。

  當時的大思想家「孔子」周遊列國,四處高喊著「一統天下」、「天下定於一」的口號,可是孔子並不了解說,天下定於一的「一」,該如何辦到?如今我們來看,秦始皇辦到了,但是他的「一」,跟孔子的「一」完全不一樣,是跳脫出舊框框的新思維。在諸多除舊立新上最為突破性的建制,就是不再分封諸子,而採郡縣並行及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物買賣的度量衡。為後世所佩服。

  仔細分析,孔子的「一」,基本是定調在周朝的封建思想中,而秦始皇的一,是自己所發明的「書同文,車同軌」,和所有的度量衡、法律。換言之,是秦的新法,是翻天覆地的大變法。如今我們來看歷史,對這一點就更清楚明白,秦的「統一」是孔子大倡「統一」高論所始料未及的,也就是說,孔子所看到的不是天下趨勢,只是思想上理想化的完美境界。廣義來看,秦始皇誕生的那個時候還沒有「國家」的概念。那是一個毫無束縛、思想飛躍的時代,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上承春秋戰國,千古以來最優質的年代。歷史沒有對錯,它只告訴我們,為何成為這樣或成為那樣,歷史也沒有是非,「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定律,只是昭戒後世,歷史只說因與果。


※本文節錄自高志斌教授《莽莽蒼生之英雄本色——顧盼之間》,文章版權所有,但歡迎分享連結原址。未經清涼音及作者之同意,請勿轉載或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