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Back
是私欲?還是愛呢?
方信智老師
2021-05-27巫婆與黑貓
巫婆養的貓會是什麼顏色呢?
不用多想,也知道是黑色的。巫婆她那神秘兮兮的形象,當然是黑貓最搭。
巫婆喜愛黑色,也自然把座落在森林裡的一座古堡,裡裡外外全都變成黑色。巫婆手上有根魔法棒,想要什麼顏色都能隨心所欲。
那全身烏漆抹黑的貓,卻有著綠油油的兩顆大眼睛。當黑夜來臨,牠眼裡透射出的兩道綠光特別顯眼,也增添了古堡幽深詭異的氣氛。
當黑貓醒著時,倒是平安無事。可當黑貓閉上眼睛打盹,巫婆卻常不察覺,一屁股坐下去,就聽到「喵嗚」幾聲慘叫,黑貓哀嚎著跑開了。
巫婆心想這也不是辦法,於是又拿起魔法棒,「呀嗎大吧嘟、呀嗎大吧嘟…」嘴巴唸個不停,頓時揮棒往黑貓一指,就看見一隻全身綠油油的貓,只有綠色的眼珠子沒變。這下可好了,不管白天、晚上,是醒或睡,走到哪兒,都看得很清楚,再也不會不小心坐到牠。
巫婆鬆了口氣,躺在軟綿綿的床上,舒服地休息。這時平時老愛賴在她床上的綠貓又撲上床。或許是一下變了顏色,心情很悶,就以頭用力磨蹭巫婆。巫婆被這麼磨來磨去,很不好受,一氣之下,就拎起貓,把牠放到屋外。
跑進綠油油草地的綠貓,像即溶奶粉似的,一下不見蹤影。巫婆覺得不妥當,又拿起魔法棒揮了好幾下,嘴巴唸唸有詞,旋即綠貓又變成一隻色彩繽紛的彩虹貓。這下可好了,不管彩虹貓跑到哪兒,都看得很清楚,不怕走丟。
這下巫婆放心了,但彩虹貓卻引來其它動物異樣的眼光,狗和兔子瞪大眼睛看著牠,讓牠覺得很不好意思,一溜煙竄到樹上,到晚上都不下來。巫婆就在樹下喊著,媽媽是愛妳的,這兒很冷,妳也餓了,趕快下來,回家吃東西。
任憑巫婆怎麼喊,彩虹貓就是不下來,在樹上待了一天一夜後,只見幾隻鳥兒飛到牠頭上,吱吱叫個不停,鳥兒的眼神彷彿在嘲笑牠很難看,牠感到很尷尬、丟臉,竟然一個重心不穩,從樹上摔下來。
這一幕巫婆看在眼裡,可是疼在心裡,思索一會兒,再拿起魔法棒,又把牠變回全黑的貓。恢復原樣的黑貓顯得自在多了,不待叫喚,就飛也似地跑回家。巫婆突然靈機一動,拿起魔法棒,「呀嗎大吧嘟、呀嗎大吧嘟…」往古堡一指,古堡瞬間變色,變成彩色屋。這樣以後不管在屋內、屋外,都不怕看不見黑貓,巫婆和黑貓又能快樂、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自己變好了,別人自會跟著改變
這是個有趣又富有啟發性的故事,方信智老師在一次演講中藉此故事提醒大家:在關係互動裡,我們常會不自覺地把自己所愛的強加給對方,對方不接受,就一味責難、怪罪對方。結果,愛之愈深,反而帶來更大的衝突、爭執,把彼此距離拉得越遠。
當愛不是給予對方所需,只是要求對方順己之意,這樣的愛已不是愛,而是支配、控制。這樣的愛,表面上是為對方鋪上愛的地毯,可地毯下卻是可怕的陷阱;這樣的愛像裝潢美麗的鳥籠,你不是讓他飛向自己的幸福,只是擔心失去你想掌控的。
但或許有人會質疑:對方所想要的並不都利於他,如果凡事順從對方,不是可能害了他嗎?譬如,對方有不良習慣,如酗酒、吸毒,或有暴力傾向,難道還要處處順從對方,讓他為所欲為嗎?
當然,若牽涉到戕害身心、危害他人的情事,不僅不能姑息養奸,還要想方設法來協助對方導正偏差行為。只不過導正別人行為並非易事。行為改變是項藝術,更需要專門技術。若不諳改變之道,常是事倍功半,甚至會產生反效果。
關係衝突的事由若非這些利弊明顯、好壞立判的不良嗜好與習慣,其實常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況且好壞對錯總是依據個人主觀的價值判斷,你說是最好的,別人卻可能認為是最壞的。你自認為是擇善固執,對方感受卻是自以為是。
在衝突、對立,意見僵持不下時,我們就可能拿出下意識那根想改變對方的「魔法棒」,想盡辦法把對方變成我們想要的顏色。
譬如,父母親指望孩子讀某個科系,卻因孩子意見相左,造成關係嚴重緊張,孩子因此可能離家出走,甚至走上絕路都時有所聞。當孩子談戀愛,父母本來只是基於保護立場從旁關切,後來經常演變由一己全權主導,彷彿嫁娶是自己的事,因而釀造的愛情悲劇也履見不鮮。或者,夫妻為了小至擠牙膏、馬桶蓋該不該掀起等芝麻綠豆小事,大至理財、教養兒女方式等意見不同,都可能引發兩性戰爭,因此導致關係失和,破裂之事也司空見慣。
這些來自不同關係、不同事件所導致的對立、衝突,背後的原因只有一個:我的看法是對的,你為什麼不聽我的呢?
如果質疑對方,對方最常給出的回答是:那是為你好啊!是因為愛你,才要你那樣做!
愛,是要把你變成我喜愛的顏色,才算愛嗎?
那是私欲?還是愛呢?
莫忘每個人都有各自喜愛的顏色,也都有自己的一根魔法棒。
但那魔法棒可不能只用來改變別人,不然會像巫婆一樣,怎麼變都不對。但如果將魔法棒用來先改變自己,問題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轉機。
因為自己變好了,別人自然會跟著改變。
當你看待外界的目光不同時,世界也會變得不一樣呀!
◆愛的小秘方◆
1. 經常會因為別人不聽話就不高興,只表示在乎自己比別人多,已悖離了真正的愛。
2. 愛和私欲之分不過在一念間;前者能互惠、雙贏,後者卻是傷人又損己。
※本文事例取材自方信智老師《解開幸福密碼-培養優質的孩子》,陳三峰撰文,文章版權所有,但歡迎分享連結原址。未經清涼音及作者之同意,請勿轉載或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