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Back

給孩子一本愛的存摺

黃秋蓉老師

2021-08-18

孩子「愛的存摺」是透支?還是存款多多?

  一位媽媽為著孩子的表現深感苦惱,因為不管孩子怎麼做,她都覺得不順眼。有一天她去求助一位老師。諮商過程中,她不斷訴說著孩子的缺點,說她怎麼用心付出、盡力栽培,孩子表現卻越來越差勁,讓她深感苦惱。

  等這位媽媽抱怨完,老師告訴她一個方法。

  「妳回去做個心靈寶盒,用剩下的面紙盒做也可以。不是說孩子是父母心中永遠的寶貝嘛!既然是寶貝,每天至少要在孩子身上發現一項優點,並把它寫下來,放進寶盒內。切記,不要做幾天就說找不到優點,做越久對孩子幫助越大。」

  「老師,這很難呢!妳要我找一百個缺點,馬上就能寫。但找優點,可能連一個都沒有。

  「不然這樣好了,我跟妳打賭。從今天回去開始,如果能連續十四天找到孩子的十四個優點,我不收妳任何諮商費。但如果沒完成,要跟妳收六千塊。不過有個條件,這當中絕對不能打電話給我。」

  或許是看在錢的份上,那位媽媽勉為其難答應了。

  日子一天天過,忙碌的老師似乎把這事忘了。在第十四天早上八點不到,家中電話響起。一接,還帶著睡意,迷迷糊糊的老師應和了幾句,還不知對方是誰。

  「我是那位六千塊的啦!」

  「喔,想起來了。孩子怎麼樣啦?」

  「老師,想請妳喝個下午茶,我迫不及待想告訴妳……」

  聽這位媽媽興奮的語氣,老師知道有好事發生了。

  來到喝下午茶的餐廳,老師一坐定,媽媽就遞來一個紅包。

  「不用啦!先說說孩子的事。」

  「老師,一開始我真的是為了這六千塊才去做。可是當我用心去觀察孩子,我覺得這十四天是孩子有生以來最快樂的時光。我發現孩子身上不只有十四個優點。因為看到孩子越多的優點,心情變得越來越好,跟孩子的互動也改善許多。這是再多的錢都買不到的……」

我們只能給出我們所擁有的

  在一次演講中,黃秋蓉老師提及這個輔導案例,她語重心長地說,在知識普及、學習資源豐富的今日社會,大多數家長其實並不缺乏如何教好孩子的知識,可是懂得再多,如果不付諸行動,也是枉然!我們都明白:莫一直盯著白紙上的一個黑點,不然那個黑點會不斷擴大。可是許多人的視線偏偏就移不開那個黑點,以致於孩子對自己越來越沒信心,本具的潛能也就越來越難發揮。

  老師說:每個人心裡都存在著一本心靈存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需要的一本愛的存摺,父母親是最主要的「存款者」。有智慧的父母該留意的不只是孩子成績單上的分數如何,而是能關注孩子這本愛的存摺是否透支?是赤字不斷?還是不斷有盈餘呢?

  孩子這本「愛的存摺」雖是看不見、摸不著,可是負債與否卻是具體可見,無法掩飾。一個活得快樂、充滿信心、挫折容忍度高、勇於嚐試、愛好學習的孩子,他的「愛的存摺」絕對是存款多多,提領不完;反之,一個孩子即使成績再好,可是卻活得很痛苦,容易情緒化,想法經常是負面、消極的,就表示他的「愛的存摺」顯然嚴重透支,不夠他花用的。

  「愛的存摺」長期處在匱乏狀態的孩子,對其日後影響至深且鉅。李蓉老師曾說,每個人內心都有個甕,這個甕放著愛與恐懼。在關係互動中,我們只能給出我們所擁有的;自己沒有的,必然無法給別人。換言之,當我們這本「愛的存摺」是負債時,我們表面上看似給出了愛,可是對方感受到的經常就是恐懼。因為我們缺乏愛,怎麼可能給予愛呢?一個缺乏愛的人去愛人,他的愛裡有著深深的恐懼和不安全感,所給予的愛必然帶著「需索」和「控制」,如此,他是在「討愛」,而非「給愛」;一個從小得不到父母足夠關愛的孩子,長大結婚後,常會不知不覺向另一半要求得到兒時所欠缺的愛,但這樣的關係互動通常不會有好下場,畢竟另一半不可能完全取代父母親的角色。

  當這本「愛的存摺」長期透支,對其在職場表現的影響,甚至遠大於個人的專業能力。美國在兩千年曾做過一項調查,調查員工離職原因中,薪水不滿意只排第三名。第二名是與上司的理念嚴重不合。第一名則是覺得公司有我跟沒有我並沒什麼差別。換言之,讓人不想待在公司的主因是感覺不受人重視,覺得自己是沒價值,沒有用。這種低度價值的自我感知常是因缺乏愛所引起,也因此特別沒自信,容易活在別人的眼光、評價當中。因而不能為自己的命運掌舵,自然活得特別辛苦。

「愛的存摺」─孩子一生最寶貴的生命資產

  當感覺「愛的存摺」負債時,如何來彌補呢?

  「愛的存摺」不足只能用「愛」來填補;當因愛而受傷了,也唯有透過愛才能徹底療癒。任何試圖用愛以外的方式,如金錢、物質來彌補愛的失落、創傷,必然像是喝毒酒解渴、挖自己的肉來補爛瘡般,只是短暫的麻醉,醒來反而越感覺空虛、無助。

  如果孩子從小的「愛的存摺」裡就存放了父母滿滿的愛,那會是孩子一生最寶貴的生命資產,也是孩子一生能健全成長、發展的主要關鍵。即使日後人生遭遇重大困境、考驗,也會懂得好好照顧自己,不致被逆境擊倒。

  我有一位朋友年輕時就遭逢婚變,除了得獨自養育兒女,還得揹負前夫留下來的龐大債務,可是我看她肩膀挑著重擔,卻能眉開眼笑地過活,有一天我好奇問她,是如何面對婚變帶來的巨大壓力?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很幸福的人。當想到小時候不管我表現如何,父母親總是那麼地接納我、肯定我時,心中就自然浮現一股被支持的力量。即使我成績考差了,爸、媽在關注我成績的同時,我依然感覺是被他們深深疼愛著,我感覺到內心是很富足的。或許是因為爸、媽給了我那麼多愛,讓我長大後不管面臨任何挫折、困難,都能好好愛自己。我覺得不管發生什麼事,沒有比愛自己這件事更重要了……」

  朋友的話言猶在耳,她似乎不斷提醒我:不要只注意外面銀行存摺的餘額有多少,而忽略了豐富我們內心這本「愛的存摺」;當別人無法滿足我們對愛的需求時,我們依然能學習自己給予自己。

◆愛的小秘方◆

1. 愛,不只是一種感覺,而是一種能力;能力表現在我們能珍愛自己,也能給予別人需要的愛。

2. 當感覺內在豐盈,愛會自然流露;我們希望存放在孩子內心的,不就是讓他一輩子受用不盡的愛嘛!

※本文事例取材自黃秋蓉老師《送給孩子一本愛的存摺》陳三峰撰文,文章版權所有,但歡迎分享連結原址。未經清涼音及作者之同意,請勿轉載或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