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Back

不能忽略文化

傅佩榮教授

2012-07-31

  在鼓勵學生重視自己的文化傳統時,我不免回憶起二十多年前在美國念書時的幾段插曲。我第一年住在研究生宿舍中,上學期來了一位日本同學,下學期來了一位雅典同學。先說後面這一位吧。

  「地靈人傑」一語在體型外貌上的影響很清楚,這位雅典同學看起來白?斯文,很像希臘雕像所取材的模特兒。我在初次與他見面寒暄時,聽到「雅典」不免有些興奮。念過西洋哲學的人誰不嚮往雅典?誰不羡慕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這三大哲人的典範?

  當時的同寢室,是四人一間,共用客廳與衛浴設備。我們在客廳坐定之後,我面帶微笑,以期待的聲音問他說:「我們來談談柏拉圖好嗎?」他立刻露出驚訝的神情,有些尷尬地說:「柏拉圖我只知道名字,不知道他有什麼思想!」然後他強調自己是念數學的,實在不清楚哲學是怎麼回事。我大概露出失望與不敢置信的臉色,並且連聲說抱歉,從此以後我們幾乎沒有說過什麼話。

  另一位日本同學,就比較有趣了。我們有一次聊天,談到孔子,他忽然顯得有些激動,說「我知道孔子!」然後隨口念了一句日文。我們交談都是用英文,我就問他:「為什麼忽然講起日文,講的又是什麼?」他說:「我講的是孔子的一句名言。」我說:「孔子也聽不懂你在講什麼。」他就回房拿來紙筆,很恭敬地用中文寫下一句話,就是: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我一看不免吃驚,就問他怎麼會寫這一句話。他以略帶驕傲的語氣說:「我們日本人在中學時代都要背誦《論語》。」我生平第一次見到有人因為要背誦《論語》而表現出得意的神情。

  當時我心中五味雜陳,不過在心底深處有一個意念越來越清晰,就是:如果不認真研究自己的文化,將來恐怕會被外國人搬光光了。血緣可以靠遺傳,文化則必須由學習與研究才可保存發揚。後來我與這位日本同學成為朋友,並且透過他的介紹,認識了到耶魯念書的一堆日本人。

  有一次,我們在校園走道邊聊天,他的一位美國女同學也過來打招呼。但是她講了幾句話之後,就指著日本人說:「你們日本人惡名昭彰,對女性一點都不尊重。」想不到這個日本人立即把箭頭指向我,然後向她解釋說:「你不應該責怪我們日本人,我們也是受到孔子的影響啊!」

  原來他所指的是孔子的一句話,就是「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當時在匆忙之間,根本不容我辯解,大家就各自上課去了。事實上,大陸最近的國學熱中,這句話也常被用來當做孔子歧視女性的證據。那麼,事實真相如何呢?

  我的答覆很簡單。一個人說話通常有兩種情況:一是描述社會現象,二是發表個人主張。孔子此語屬於前者,就是古代女子沒有接受正式教育的機會,所以到了十六歲及笄禮之後就準備嫁人了。沒有接受教育,自然缺少謀生的專長,也不易明白人生的複雜狀況。這時難免表現出「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的態度,以致很難相處。既然孔子說的是「女子與小人」,可見「小人」是指男子,而這樣的男子之所以稱為小人,是因為「心態像小孩子」,只顧個人利益,以致表現也是「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因此,孔子如果活在今日,見到男女皆可接受教育,他一定會將第一句話改為「唯小人為難養也」,亦即把「女子」去掉。但是如此一來,就須加一個小注解,就是:此時所謂的「小人」是「包括男女的」。我這樣說,不是替孔子緩頰,而是尋求事實真相。

  人與人相處,不能迴避理念(理想與觀念)的交流。文化的價值就在於提供高明而豐富的理念。一個人受過教育,又怎能忽略自己的傳統文化呢?


※請尊重著作權,文章版權所有,但歡迎分享連結原址。未經清涼音及作者之同意,請勿轉載或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