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Back

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管」

張錦貴教授

2011-12-30

  在管理的過程中,最高的境界就是「不管」。在整個文化的管理過程中,最低的境界就是「人治」──靠人來治理;再來是靠組織;更高的境界則是靠文化。「文化」是指一個人能否透過高階領導的能力和風格,讓中下主管(包括員工)受你的風格影響,成為他自我管理的準則,最後導致「不管」。為什麼人在信了佛、主耶穌或其他宗教後,常常會有「舉頭三尺有神明」的感覺,這就是最高的精神層面的管理。以精神為主的最高境界,是管理者的目標和理想;要實現這樣的理想並非難事,但要如何去做?

一、企業高階主管的三個境界
 (一)事必躬親,十分辛苦忙碌,何苦來哉?
  這種人埋頭苦幹,唯我是人才,每天忙裡忙外,這樣不但會造成員工流動率高,也會有「強將之下皆弱兵」的情形。高階主管的重點應該是擺在「經驗傳承」,而不是「事必躬親」──好像你不做,企業就會垮了。這樣的人都會造成「忙」與「盲」,不但心死,連眼睛也無法發揮功用;心死即是智障,眼睛無法作用即是瞎子,請問,一個智障且瞎眼的人要怎樣創新、求變、突破?唯有像牛一樣整天埋頭苦幹、抱怨頻頻罷了!

 (二)有人分勞,只要掌握重點,既輕鬆又愉快
  透過分工,透過授權的方式,透過很好的組織架構,讓每個人都能按照自己的職務責任來運作,何樂不為呢?

 (三)個人盡責,凡事都做得好,到處感謝
  受到肯定,每個人都有成就感。別忘了,在你高階的職務下,還有中階幹部、下屬幹部,不要把所有的角色往身上攬,否則就會與「組織架構」、「角色扮演」起衝突。

二、高階主管要達到這樣的境界,有幾個步驟

 (一)什麼話都不必多說,大家就能夠體會你的用意。
  當每一個人都成為「哥兒們」,每一個人都成為知己時,你就不需要每天把理想和目標掛在嘴上。只要把員工的遠景、成長、所得、希望先規劃出來,至於員工能否達到,則是他的事了。我常會對新進員工說:「你一進來,先培養身價,把身段和薪資擺在一邊。發財是每個人都想要的,但「財」是由「才」和「貝」組成的,這表示要累積才能後,錢才會隨之而來。」

 (二)什麼人都不必多管,大家便能自動做好工作。
  你的員工都跟你有相同的理念、信念,那還管他們幹什麼?假使一位高階主管還要管中階幹部,那麼,我認為這個中階幹部沒有資格擔任此職,這就好比一個孩子已經高中、大學畢業,爸爸媽媽就不用管他了。如果你的幹部已經升為協理、經理,卻還不能做事,那一定是升遷管道、人事任用上有問題。

三、高階主管要怎樣做到以上的三個境界
 (一)懂得中國人的特性,明白中國人是非常特殊的民族
  很多人在管理企業時,吸收各國的知識,卻沒有加以分析,便照本宣科使用,拿西方的組織架構來管束東方人,以致出現東方人不知是西還是東,到最後變成「不是東西」。

 (二)順應中國人的特性,順著中國人的個性,才能管的有效
  中國人的個性是有分別的,比方以選舉來說,就可以看出南部人和北部人文化不一樣。

 (三)掌握中國人的特性,學習如來佛對孫悟空的無上法術
  假如組織架構全是由公司員工來訂定、規劃,主管只負責決定、修正,那麼,員工們再怎麼樣,也跑不出自己所訂的規範。領導者是把重心放在決策未知的以後,高階主管則是執行已知的現在,再怎麼執行也不能超越訂好的計畫,因此,老闆所扮演的是「畫鐵軌的人」,高階主管則是「帶著火車跑的人」。


※本文節錄自張錦貴教授《二十一世紀成功跑道》,文章版權所有,但歡迎分享連結原址。未經清涼音及作者之同意,請勿轉載或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