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Back

易經源流

徐禮集老師

2009-05-03

  人類的產生和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雖未必同源,但生命體的組成由簡而繁的歷程則是相同的。依據現代生物及生命科學的研究推斷,地球上的生物之生命現象的產生已超過十億年的歷史,或估算約有廿五億年之說法。人類的產生,前段進化不算,實際也超過二百萬年,可是人類文化能追究的歷史也不過五千至一萬年左右。

  雖然如此,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使人類在近三千餘年產生了極高度的文化及智慧。在天人之際探討人類在宇宙大地之中,適應大自然的關係,包含自然界一切動態,四時寒暑,大地災變,生滅遺傳等等道理。人類得由其道理中,演述人事變動,累積生活體驗的結果,分條析理,記錄思考,據理推求,隨時運用。這就是究天人,通古今的高度智慧。

  明條理,辨次序,講求科學方法去探求與處理事物,不要迷信與盲從,才能產生正確的規則,制度,條理和秩序。藉天理與人性運用,使人類生活得到祥和與安定,此即為歷史聖哲的真智慧。

  人類文明中,最偉大的是創造了文字,使文化發展有最大突破。將新知識和舊經驗有所記載,一切活動及事務能夠記錄,人類的智慧進展得以累積,傳承及傳播。於是人類文明的進展一日千里,電腦、通訊和商用衛星的科技,使散佈五大洲的地球人之生活已成一個村莊似的近鄰。

  清朝光緒年間,曾在殷商故都,即現今河南安陽縣發現了甲骨文,陸續出土約有十萬餘字,其中可分辨單字約有四千六百餘字,已經學者分析可辨識者約有一千三百字。內容包含有殷商朝代的占卜,祭祀,征伐,田獵等事,此即代表漢文字在三千餘年前的應用,亦即為漢文字之起源和卜筮之甲骨文息息相關。

  易經之起源於卜筮,易經之八卦相傳始於伏羲氏,更有龍馬負圖之說履見於歷代有關易經之著作,但俱乏考證實據,亦未含科學道理。從歷史家研究,商代以前尚未有使用八卦之跡象,商代之時有卜無筮;筮法乃周人所創,用以替代或補助卜法,龜卜兆象之記錄稱為繇辭,有筮法之後才有卦爻辭之說。

  依漢代司馬遷氏之史記記述,八卦傳係伏羲氏時代所作,但只代表自然兆象而已,周文王重之為六十四卦,並分別制定卦辭,後來周公又將每卦之內外在變化各制定六爻辭,合計為三八四爻,此說法似較可靠。

  炙灼甲骨裂痕不規則,判辨不易,筮法足以解決;而且每卦之下又有一定之卦爻辭,引申推論,比之龜卜,實較簡易,故稱之為“易”。又云其為周人所作,因而稱為“周易”。周易普遍流傳使用,又經孔子及後人制作了心得闡述,說明,補充。例如:象辭上下傳,彖辭上下傳,繫辭上下傳,文言,序卦,說卦,雜卦等稱之為十翼。其將周易的本義及卦辭,爻辭等內容依天道人性及政教倫理做了許多解釋及補充,使其超越了卜筮之用而成為經典之作,後世稱之為易經。

  易經雖起源於卜筮,然而其變化得自大自然變遷的道理,必然有其科學與哲理基礎,尤其卦爻辭中的涵意,本身就是生活的禪機,人生的道理。以人類生命來源發展,類推萬物的生衍,萬物變化與時推移,同時共存於往復循環的宇宙間架之中。人的生命就循此程序,有順利與阻滯,於是吉凶悔吝的道理均依於此產生。

  但是自漢代之後,有陰陽、五行、四方、四時、音律、天干、地支及數字之說,又建立了其他解釋,後人又附之以仁義倫常道德之見解,演變了許多民間所用之勘輿,擇日,命相等等術士之學,都藉用周易為其立說依據。

  到宋代時,周濂溪(敦頤)氏著有太極圖說及易通(通書)等來規範日課,即所謂象數之學。其後邵康節氏又將易說,象數等兼併,始有將太極陰陽,八卦等說合而為一的各種用法。

  以物觀物的理論,日月星辰及水火木金土等建立天地間架構,萬物化生,變化繁衍而生生不息。也因此由人生之欲望而有人性的表現。江湖術士依此等說法架構出人生吉凶悔吝的牽制關係,也使人類產生祈求趨吉避凶的心理而有所寄託。而且各門派術士對整體社會影響甚深,成為人類文化生活的一部份。各類述說是否合理,或有矛盾之處,和易經原意已有天南地北差異。

  河圖與洛書之說,云自伏羲、黃帝及周文王所授,又或云孔子別立緯、讖以遺後世,然其說辭辭多淺俗,顛倒舛謬而不可信。孔子不語「怪、力、亂、神」即可斷定此等出自隋代之後的附庸之說,不似聖人旨意,因而可疑之為時人造偽,假託聖人之言,不足採信。

  歷代文人常假託聖人之言來宣揚自已見解,秦漢之後,儒者假藉聖人推闡易經論說而成書,與原經實不相符,術士附會之以神話,更有以妖妄故事,用以為耍世取資。

  人生於自然界,面臨之變化,必有人力所不能理解及探制轉移者,因謂人有貴賤禍福之生命,國有盛衰治亂天命之說。雖然如此,道理、物理及生理等的變化必有一定規則,如果我們懂得順天命,應人性,必能領悟到一些作為趨吉避凶的智慧。

  僅管科學昌明的今天,仍處處充滿「反科學」的荒誕現象,影響到很多人的判斷能力。分不清什麼是知識?什麼是文化?什麼是智慧?什麼是愚昧?什麼是迷信?尤其常在知識與迷信的認定與周旋上很難得知真相。因此,只有用科學的方法,才能避免成為錯把迷信當知識的現代盲流。

  易經是老祖宗們留下來的最偉大經典,從不可考的時代即觀察大自然累積經驗,比人類有文字歷史更久的智慧考驗。但我們必須拋棄秦漢以後歷代文士附庸論說,才能真正理解易經的本來意義。

  占卜之術是史前時即有的信仰,帝王及一切領導人物有任何重大或疑難問題,都要向天地山川祝禱祈福問卜,史書上有記載:「伏羲氏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八卦就是用八種符號來代表天、地、雷、山、火、水、風、澤等自然八大現象,使占卜有較具體的解釋。

  到殷商末期殷紂王時,囚西伯姬昌(周文王)於羑里。當時西伯姬昌是殷紂王的諸侯,而其聲望甚高及局勢太強使殷紂王領導地位產生威脅,因而欲置西伯姬昌於死地。西伯姬昌要絕地求生,思考在身處困境中如何運用時勢之變,於是對八卦之意義有更深入領悟,所以將其互衍,重複成為六十四卦。如易繫辭所云:「設卦觀象,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並分別制定卦辭,捨灼龜而用蓍筮的簡易方法。

  其後,周公姬旦(文王子,武王弟)又將每一卦分別制定了六爻之辭,解釋每一卦中,由內而外的兆象變化。到周末,孔子及後人完成十翼,周易遂已成為完整之「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之領導者最實用的智慧寶典。成為中華古文學十三經中內容最豐富最實用者之一,稱之為易經。

  易經之學術思想是以人事來窺見天人之間的關係,其占卦則利用天人一體感應而生的超心靈自然力量,對人生行為的影響有具體的推斷。但是,易經之辭簡意深,且包羅了自然萬象與人生道理,又與現今時空相隔數千年之久。在這數千年之間各學派引用,滲入了許多旁門左道之學,又有各朝代野心政客運作,難免有故弄玄虛之處;更有江湖術士利用斂資,必然增添神祕荒誕之現象用以愚民,由此之故,衍生許多愚昧迷信,對易經真實觀念有所偏執。

  易經能在中華文化主流中流傳數千年,亦引起全世界研究漢學的學者高度重視,必有其深厚道理基礎存在。其正統性及實用性,更值得我們用務實求真的態度去探究,也必然可以在人生事業發展中,得到實在的效益。


※請尊重著作權,文章版權所有,但歡迎分享連結原址。未經清涼音及作者之同意,請勿轉載或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