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Back

十六個健康養生的秘訣---面宜常擦(二)

張峻斌博士

2008-12-05

  面部皮膚按摩,可促進血液循環,增加皮膚營養和活躍皮膚末梢神經,消除臉部肌肉的緊張、壓力,增強皮膚與肌肉的彈性。因此,只要按摩得當,能達到護膚美容,消除疲勞,減少皺紋,提神醒腦功效,古人稱「浴面」。傳統的面宜常擦採下述步驟:

  首先搓熱雙手掌心,掌心掩面自鼻旁迎香穴開始,自下而上擦至額部向兩側分開,拂兩頰而下,以晨起、睡前為宜,每次二十至三十遍。本文結合眼睛、鼻子之保健需求,將分別介紹有效的按摩處方。在此先介紹按摩應注意事項。

  1.按摩前先將殘留在皮膚的污垢清洗乾淨,以免擠壓進毛孔,引起皮膚疾病。

  2.按摩時,最好先用熱毛巾濕敷片刻,使皮膚血液通暢且毛孔開張。

  3.按摩時,先在臉上擦按摩霜潤滑皮膚,以便於按摩。

  4.按摩時,以拇指、食指或數指合攏,利用指腹進行按摩,切忌以指甲按摩。

  5.臉部肌肉是從臉的中央向外延伸,按摩也應沿著這個肌肉紋理的方向弧線移動。如果逆肌肉長勢而行,便會起皺紋。眼和周圍是環形肌構成,應按環形方向按摩。

  6.按摩時要輕柔,粗暴的按摩好比用力牽扯皮膚和肌肉,反而使肌肉鬆弛,長出皺紋。

  7.按摩完,應及時清除面部的按摩霜和在按摩過程產生的污垢,以免刺激皮膚。

  8.按摩後,因皮膚表面的油脂被摩去,皮膚會有一種乾燥、緊繃的感覺。最後可使用爽膚水及營養霜調節和保護皮膚。

面宜常擦的現代研究與應用:

一、養顏美目,延後衰老
  據研究,臉部衰老首先表現於「眼袋形成」、「上瞼下垂」或形成「三角眼」,這是眼輪匝肌鬆弛的緣故。眼輪匝肌為眼周的肌肉,負責開閉眼瞼和保持眼部輪廓。延遲臉部衰老,糾正面部肌肉鬆弛,達到養顏美容,兼能消除眼袋浮脹、眼睛疲勞的「面宜常擦」,有如下步驟:

 (一)通印堂
  印堂穴位於兩眉毛內側端的連線中點。其皮下為額肌、掣眉間肌,兩側有額內動、靜脈分支以及三叉神經的滑車上神經。按摩時以雙手拇指指頭(指甲剪平)按揉印堂穴,先在印堂穴上作圓圈揉數次,然後上推通到髮際,下通到鼻梁,如此上下反覆輕輕推擦共6次,故謂之「通印堂」。

 (二)圓太陽
  太陽穴位於眉梢與外眼角連線中點向後外1寸的凹陷處。其皮下有眼輪匝肌,深層有顳肌、顴眶動靜脈,分布有顴面神經、顴顳神經和面神經顳額支。按摩時用雙拇指或食指分別按揉兩側太陽穴數次,然後以太陽穴為中心向外作圓圈旋揉6次。此法對於偏頭痛、眼痛、面神經麻痺、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等亦有治療效果。

 (三)提承泣
  承泣穴位置是,目正視,瞳孔直下,眶下緣與眼球之間處(俗稱的「眼袋」處)。此處有眶下動、靜脈分支及眼動、靜脈分支,還有眶下神經、動眼神經下支及面神經肌支。用雙手食指對準兩側承泣穴,然後向後上方輕輕提擦此處各6次。此法具有減輕老年人「眼袋」之功效,尚可治療流淚、眼皮跳動、口眼歪斜、目赤腫痛等。

 (四)刮眼眶
  以左右手食指屈成弓狀,以第二指節的內側面緊貼上眼眶,自內而外,先上後下刮眼眶,重複進行6次,動作要輕,酸脹為宜。此法有效刺激眼輪匝肌及相關神經、血管、眼腺器官等,達到防治眼瞼衰退,改善乾眼症,眼睛疲勞,兼能明目醒腦。

 (五)乾浴面
  最後雙手掌心互搓發熱,緊貼臉部向後上方耳朵、髮際處按摩6次,再以手掌餘熱緊貼敷目1分鐘才結束。

二、宜肺開竅,防治鼻病
  中醫學認為「肺主氣,司呼吸,開竅於鼻」,肺氣必須通過宣發和肅降來達到氣體交換的功能,位於臉前中央的鼻,正是肺系統的對外門戶,肺氣不宣則可導致惡寒發熱、頭痛身疼、鼻塞流涕、口渴咽疼、咳嗽多痰等症狀。因此在面宜常擦時,加強對鼻部有規律、有步驟的按摩就顯得特別重要。

  以手指按摩,機械地刺激鼻部的血管系統,使其擴張變粗。血液流通加快,供給鼻部的營養增多,使鼻部的抵抗力增強。鼻部是呼吸道的門戶,鼻部的功能增強了,空氣中的細菌、病毒便不易通過鼻部侵入身體內部,所以經常按摩鼻部,能疏風解表,宜肺開竅,清熱解毒,從而預防感冒、鼻炎和各種呼吸系統傳染病。


※請尊重著作權,文章版權所有,但歡迎分享連結原址。未經清涼音及作者之同意,請勿轉載或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