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Back

十六個健康養生的秘訣---足心宜常擦 (十二)

張峻斌博士

2013-11-30

  經絡學說認為人有「四根」:耳根、鼻根、乳根、腳根,四根的根本是腳根。雙腳是運行氣血、聯絡臟腑、溝通內外、貫穿上下十二經絡的重要起始部位。例如:足三陰經(肝、脾、腎三經)起始於足,足三陽經(胃、膽、膀胱三經)終止於足。人體有六十六個通往全身的重要穴道都在足部交錯匯集。「人老腳先衰,禾枯根先竭」,都說明了「腳」在人體中「舉足輕重」的作用。

  養生十六宜提倡足心宜常擦(拍):每晚臨睡前以四十度至五十度之間溫水洗腳後,先將雙手搓熱,然後分別擦兩足心前三分之一處的湧泉穴,或者拍打湧泉穴,以穴處充血變熱為度。有固腎暖足,溝通心腎,舒肝明目,增進睡眠的作用。

足心宜常擦的現代研究與應用

一、禦寒保暖、預防冬病
  從解剖生理學觀之,人的雙腳遠離心臟,成為血液循環的「邊陲地帶」,供血相對較少,腳的皮下脂肪層又薄,保溫能力差,所以在一般情況下,腳的皮膚溫度最低。另一方面,腳掌與上呼吸道粘膜之間卻存在著密切的神經聯繫,腳部一旦受涼,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內的毛細血管收縮,纖毛擺動減弱,抵抗力顯著下降。原來潛伏在鼻咽部的病毒、病菌就趁虛而入,並大量繁殖起來,引起感冒或誘發支氣管炎等疾病。俗語說「寒從腳下起」、「感冒為萬病之源」正好突顯此中關連。

  據研究,雙腳表面溫度降低到二十二度以下時,就容易引發感冒。老年人活動較少,抗寒能力差,冬天除了選擇保溫功能好的鞋襪以外,肢節常搖動,足心常擦拭及熱水洗腳等,都有助禦寒保暖,防病強身。

二、消除疲勞、減少酸痛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治學如此,人生如此,保健亦如此。長途跋涉的旅遊、郊遊或登山遠足,由於雙足行走比平日活動量大大增加,或交通車上、飛機上長時間固定的坐姿,都可能引起雙下肢疲勞酸痛或重力性水腫。因此,旅遊回來用熱水洗腳,能夠促進腳部的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減少局部肌酸的堆積,有助於消除疲勞、防止肢體關節的緊張與肌肉的酸痛。此外,旅遊回來用熱水洗腳,對中樞神經系統也是一種溫和刺激,能夠促進大腦皮層盡快進入抑制狀態,使人容易進入夢鄉。難怪一生酷愛旅遊的北宋詩人蘇東坡寫出「主人勸我洗足眠,倒床不復聞鐘鼓」。倘若精神還不錯,足浴之後,再用手擦足,也可雙腳不停地互相摩擦至局部發紅發熱為止,或拍打足心等動作,其保健效果必然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更勝一籌。

三、四季洗腳、延年益壽
  早於一四○○多年前,唐朝大醫家孫思邈就提出「足下暖」的科學見解,並總結出「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卻;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的科學道理。

  現代臨床驗證,足浴配合按摩腳掌,能發揮頤養五臟六腑,使人體陰陽平衡,防治許多局部性及全身性病症,如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中風、失眠、腿足抽筋、四肢冰冷等,而保健之道,貴在長年累月堅持實施。下面特別為讀者朋友引錄大陸地區廣為流傳的「護足養生長壽歌」以供保健參考:

「護足養生長壽歌」
清晨足浴,勝吃補藥;夜晚足浴,消除疲勞。
傷風足浴,發汗袪邪;秋冬足浴,防治感冒。
散步練腳,體形健俏;天天盤腳,養心健腦。
睡前擦腳,疏通經絡;拍臂踢腳,舒展筋骨。
抬腿壓腳,強腰固腎;仰頭踮腳,健頸明目。
仰臥抬腿,促進循環;健壯雙腳,延年益壽。


※請尊重著作權,文章版權所有,但歡迎分享連結原址。未經清涼音及作者之同意,請勿轉載或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