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Back
情緒由你做主,人生不是為了來受苦
許永政老師
2021-05-12際遇相同,命運為何不同?
在美國,相差一歲的一對兄弟,老二是一家大企業的執行長,事業有成,也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庭。老大小小年紀就因為吸毒、酗酒,鋃鐺入獄。出獄後,依然惡性未改,作姦犯科,又被關進監獄。這樣不斷吃牢飯的日子,已成為他人生固定不變的劇本。
來自同樣的家庭成長背景,為何命運差別如此大呢?
經過深入了解,才知兩個孩子來自寄養家庭。在他們小時候,有著酗酒、吸毒惡習的單親爸爸,有一次到酒吧喝酒,跟酒保起衝突,在酒精的催化下,一時情緒失控,憤而殺了酒保。後來被判終身監禁,留下來的兩個孩子,只好送到寄養家庭。
來到寄養家庭,擁有相同的成長環境、學習資源,一個從此向下沉淪,一個卻不斷往上提升。他們的故事引起一位記者好奇,前去探究原因,他們竟回答同一句話:我有這樣的老爸,有什麼辦法?
話是一樣,但進一步的陳述卻大大不同。
老大說,自從爸爸殺人被關,無父無母的他感到非常無助,在寄養家庭也感受不到愛。加上經常被人取笑、瞧不起;積怨日深,傷痛情緒無處發洩,就更無從控制自己行為。即使被關,嚐到苦果,也只能無奈以對。
面對同樣困境,老二卻說,被送到寄養家庭,心情不免抑鬱、難過,但我想已經沒了爸、媽,家庭、成長環境也大不如人,我不靠自己,還能靠誰?不向命運低頭的他,反而激發出更多潛能;力爭上游、奮鬥不懈的結果,自然造就非凡人生。
人生不是為了來受氣、受苦
上述故事中,面對同樣際遇,兩兄弟卻開展出天壤之別的人生路,其關鍵在於老大是以「受害者」自居,老二卻能化不幸為追求成功的強大動力。
兩兄弟或許因為遺傳基因不盡相同,在智能、個性有著先天差異,多少會影響後來的人生成就。但「基因決定論」早已過時,對「後天環境」的適應力才是影響命運走向的關鍵,因此我們就不能再把命運怪罪於「時也、命也」,而慨嘆生不逢時,或生錯家庭。台灣話說得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拚」,意味命運的主導權絕對操之在己。
更重要的,後天的努力、打拚,成敗的主要關鍵,也不再是學歷、能力,反而是一個人的「情緒力」,也就是對情緒的自制力、掌控力。
然而情緒就像不明飛行物,何時來,何時去,令人捉摸不定、防不勝防。相信沒有一個人願意讓抑鬱、憤怒、哀傷等難過情緒常駐心頭。可難過的情緒為何總是不易「過」?令人愉快的心情卻總覺得很「快」過去呢?
有一位金代禪師,平日弘法講經之餘,花了不少時間栽植蘭花。有一次,當他外出雲遊一段時日,返回寺院時,赫然發現辛勤栽培多年的蘭花散落一地,不少花盆、花架也碎落滿地。他想到臨行前才交待徒弟要好好照顧這些蘭花,怎麼回來變成這樣?
徒弟們得知師父回來,都非常恐慌,打算向師父賠罪、領罰。沒想到師父卻沒半點責怪之意,還說:「我種蘭花,一是用來供佛,二是為了美化環境。不是為了生氣來種蘭花的。有了這次經驗,以後還是請你們行事多小心。」
「不是為了生氣來種蘭花。」抱持這樣的想法,負面情緒就無從生起;即使一時生起,惱人的情緒也會很快夭折。
禪師的故事啟示我們:難過的不是「情緒」,而是我們看待事件的「習慣性思考」、偏執或成見。當看到碎落一地的蘭花,心想的是我的蘭花怎可被破壞?蘭花死不復生,心情肯定難過。
這時能立即把思緒反轉,想到還有什麼比保持好心情更重要的事?心情的美麗不更勝於外在美麗的蘭花嗎?
蘭花再美總會凋謝,難過的事情早點放下,心情才能再度美麗。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接受的考驗、挑戰何其多,當情緒風暴來襲時,不妨多想想禪師的那句話,反問自己:
我是為了生氣來當夫妻的嗎?
我是為了生氣來養兒育女的嗎?
我是為了生氣來工作的嗎?
我是為了生氣來上課的嗎?
我是為了生氣來生活的嗎?
我是為了生氣來當人的嗎?
若不是,生氣是為啥?為啥而生氣?人生絕對不是為了來受氣、受苦的。
心念轉個彎,人生路更寬!
◆EQ小秘方◆
1.別忘了關係是用來享受在一起的感覺,而非用來折磨彼此的。
2.意氣之爭只會讓衝突加劇,寬容以待才能和樂相處。
※本文事例取材自許永政老師《想通了就無罣礙─從束縛自己的非合理信念中解脫》,陳三峰撰文,文章版權所有,但歡迎分享連結原址。未經清涼音及作者之同意,請勿轉載或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