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面對老闆、主管、客戶,好像有永遠處理不完的問題;身為團隊領導者,部屬似乎也很難貫徹組織的執行意志。如何面對工作上的麻煩事務?如何化阻力為助力、把壓力變動力?透過經歷千錘百鍊的定律、法則、原理;讓我們學習許多智慧傳承的職場縱橫術,達到真正樂在工作的輕鬆快意人生!
【講綱】
一、「犬獒效應」十隻犬可產生一隻獒
二、麻煩根源:
(一)來自於老闆?來自於主管?來自於客戶?
(二)每一個正向口碑背後,都附帶有十一個負面的口碑。
(三)從紅海效應進化到藍海策略,可以擁有無限空間,建立自己是老闆的心態。
三、六大調整方向:
(一)停止牢騷抱怨、蛤蜊原理:師大教授黃迺毓提出
如果,我總是看到別人的缺點,我就是個垃圾桶;
如果,你經常看到別人的優點,你就是個聚寶盆。
(二)工作時間之外在做什麼?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成功學大師拿破崙‧希爾的啟示。
(三)對新生的事物、反應遲鈍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舍恩提出「舍恩法則」:
新思想只有落到真正相信它、對它著迷的人手裡,才能開花結果!
(四)技能單一、沒有特長,肥皂盒效應
(五)培養高度的抗壓性
1.洛克法則:沒有一個有效率的監督,就不會有滿意的工作績效
2.受辱定律:
受辱時的唯一辦法就是忽視它;不能忽視它,就藐視它,
如果連藐視它也不能,你就只有乖乖受辱了。
(六)計較眼前、目光短淺
阿姆斯特朗法則、環法自行車賽車五連冠,阿姆斯特朗的啟發;掌握定位。
四、頭魚效應
(一)彼得定律:
「每一個職位最終都將被一個不能勝任其工作的職工所占據;
層級組織的工作任務,多半是由尚未達到不勝任階層的員工完成。」
(二)提出者:管理學家勞倫斯·彼得,1919年生於加拿大,1957年獲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學士學位,
名字還被收入了《美國名人榜》、《美國科學界名人錄》和《國際名人傳記辭典》
彼得定律衍生出「層級組織學」。
五、三大需求:
大榮法則、人才的培養是決定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命脈,
企業的發達,乃人才的發達;人才的繁榮,即企業的繁榮。
(一)工作態度
1.自我選擇效應:
一旦個人選擇了某一條人生道路,就存在向這條路走下去的慣性、並且不斷自我強化。
2.美國歷史學家J. M.伯恩斯提出伯恩斯定律:
下屬在工作中愈感到自己有能力和有效率,則在完成工作時就愈不需要命令和指揮。
3.在工作中展現熱情、熱忱、熱血。
(二)協作能力
1.雁陣效應:Team Work運作當中不能有明星。
2.貝爾納效應:
要求組織的領導者具有伯樂精神和綠葉精神,
以組織的大局為先,以組織的發展為重,以工作的需求為急。
(三)努力程度
1.美國思科公司總裁約翰·錢伯斯提出快魚法則:
市場競爭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快魚法則。
2.快魚的訣竅:不斷擴展人脈
3.喬·吉拉德250定律;人脈的法則
人脈不是你認識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認識你;
人脈不是你利用了多少人,而是你幫助了多少人。
4.大師與鐵球的終極啟示
品名:為什麼工作上總是有麻煩---職場縱橫之必勝法則
片長:1小時51分鐘
CD規格:2片/盒 ISBN:9789574497287